孩子放暑假时,我和家人前往老家重庆梁平,看望年迈的父母。
促膝而谈,得知饱经风霜的父亲还在从事门卫工作,兄弟姐妹不约而同地劝他,年纪大了,注意身体,该享清福了。
“闲不住,能做的时候就多做点,老实人是不吃亏的。”父亲微笑着回应。
“老实人是不吃亏的。”又是这句说辞,细细想来,这可是父亲说了一辈子的口头禅。
我的父亲,是个极其本分地道的小老百姓。经历过缺衣少食的年代,父亲为了养家糊口,尝试做过农活、小本生意等各种各样的职业。无论做什么,他始终扮演着“老实人”的角色。日曦而出,星月而归,父亲总说,这一辈子最自豪的就是成为别人口中的“老实人”。干农活时,认真耕耘;搞副业时,不贪不扣;做生意时,足金足两。不仅如此,他还常常热心地帮人写对联、打小官司,从不要求回报。
在旁人看来,父亲这样有点憨、有点齁。但他始终坚持,并言传身教子女。秉持着父亲的口头禅精神,我也实现了人生的一次又一次升华。
1996年8月,我从长江三峡移民到福建,被分配到边远的小山村。没有怨言,年纪轻轻的我开始了新的征程。从团委到武装部,从村建到办公室,再从人大到综治,我在历任岗位上始终老老实实、兢兢业业。退缩的时候,总会想起父亲的口头禅,就又重振信心再出发。正因为此,看起来傻傻的我,被领导、同事唤作“小黄牛”,我觉得这是难得的肯定。
2010年4月,我被组织安排从事宣传工作。面对一些同事眼中“枯燥乏味”的宣传工作,我老老实实地看书看报、老老实实地抄抄写写、老老实实地向前辈请教,铆着这样一股劲儿,我的写作能力得到提升,渐渐成为报纸上的“常客”,宣传工作连续五年在全市名列前茅。
2016年6月,我被调整为纪检干部。一接手纪检工作,便遇见了个尤其棘手的问题。面对问题难以突破,面临同事朋友的探问,我犹豫起来。这时候,我的耳边又响起了父亲的口头禅,它激励、鞭策着我,克服诸多不利因素,迎难而上,严格按照执纪审查程序顺利完成工作任务。
坐在老家的堂屋,和父亲交谈着,这一连串的回忆渐次涌上心头。看着他日渐衰老的脸庞,我的内心平静而温暖。
父亲的口头禅,让我想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第一阶段,党员同志们一起学党章党规学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争做政治合格的表率,在同志们的发言分享中有很多令人难忘的道理。我想,作为党员干部,既要向谷文昌、廖俊波这样的先进人物学习,更要向生活、工作在身边的先进典型学习。就像操着“老实人不吃亏”口头禅的父亲一样,我们的身边就有着许许多多无名英雄坚守岗位,认真负责而又默默无闻地做着自己的事,这些坚持就是渺小却又伟大的事业。
父亲虽是一介布衣,但他用自己简单的口头禅传达出质朴的道理:做老实人,干干净事。在我大半辈子的职业生涯中,感恩有父亲,在我每一次失意时给我加油鼓劲;也感恩身边有一群努力的同事,用行动践行党员的担当,让我在每一次挫折中重拾自信,认真做一名党员,做一名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干部。(福建省永安市罗坊乡纪委 鲁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