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宣传调研干部,因为主要从事文字工作,最大的骄傲莫过于起草的文稿得到肯定,提出的对策运用于实践,讲授的党纪条规得到铭记,宣扬的观点刊用于媒体。
2003年,我开始从事宣传调研工作,重担新挑、意气风发,平日广阅博览,勤学苦练,一篇篇文字激情飞扬,一项项荣誉接踵而至,工作得心应手。
2007年,我转岗离开宣传调研岗位。随着工作岗位的调整,我对文件精神的学习不再那么紧迫,对问题对策的思考不再那么深入,对撰写文字的冲动不再那么热烈,虽然偶有佳作,但“学习文件,干部未学我先学;思考对策,领导未想我先想”的激情逐渐退化。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明显下降;更要紧的是,每当伏案写作,眼睛、脖子还经常要闹点别扭,不是这个喊看不清,就是那个喊酸痛,以致于写出的文字常常索然无味,看不到当年的文采,为此我常常扪心自问,是否江郎才尽?
斗转星移。“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全党上下全面开展,恰在此时,我又被领导委以“重任”,以正科级纪检员的身份协助分管宣教调研工作。一方面,我积极参与单位学习教育的组织领导;另一方面,我也如饥似渴地认真研读党章党规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向着做合格共产党员的标准对标看齐。我自省,并非“年事已高”,而是激情在退。为什么不可以再拼搏一把、奋斗一次?我寻思,虽然无需再撰写报告文稿,但可以深入调查研究,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决策参考,还可以为党风廉政建设鼓与呼。
于是,我笔耕重拾,梦想再起。勤学习,精准“搭天线”。切实加强对党中央正风反腐方针政策和学思践悟系列文章的学习理解,力争精准掌握,融会贯通。勤交流,精确“接地线”。经常深入监督执纪第一线,在与纪检监察干部的交流中、在一个个沉甸甸的案卷中精确挖掘鲜活的第一手素材。勤操练,精心“联火线”。每当有思想的火花,我都及时记录;每当发现火热的执纪监督场景,我就力争发出宣传报道;每当挖掘出一个典型案例,我都进行深入剖析。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我写下近8万文字,其中有一篇文章还获江西省纪委二等奖。
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在激情澎湃的笔耕写作中,我感到梦想正在一步步靠近。(江西省丰城市纪委 丁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