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电力先行。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其中“能源”是被19次提及的关键词。一流的湾区建设需要一流的电力能源保障,南方电网公司作为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央骨干企业,全力服务、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战略,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可靠供电和优质服务,推动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点亮粤港澳大湾区的万家灯火

  供电更可靠——如呼吸一般自然的持续稳定

  2018年9月,强台风“山竹”过境珠海,“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在风浪中依旧灯火通明,供电未受丝毫影响。这背后,离不开港珠澳大桥110千伏人工岛变电站。


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变电站

  据南方电网广东珠海供电局基建部项目经理刘颖介绍,该工程主要承担对人工岛及港珠澳大桥本体工程的供电任务,同时为粤港澳三地的综合运输体系和高速公路网络提供电力保证,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可持续发展。

  “鉴于人工岛的特殊性和岛上用电客户的极端重要性,人工岛输变电工程全部敷设10千伏线路网架,投资分界点延伸至岛内具体用户红线范围内。”南方电网广东珠海供电局变电管理所主任何伟说,此举可确保人工岛10千伏线路网架在专业的统一建设和维护下运作,为人工岛的开发建设和发展运营提供更有力的供电保障。

  “在这么小的空间里,是无法布置常规电缆中间接头的。”由于既不能损害港珠澳大桥结构安全,也不能破坏大桥景观,该工程施工时仅有一条极为狭小的电缆沟,建设难度不小。南方电网广东公司在电缆线路施工中采用先进的“MMJ”电缆头模注熔接技术,直接将两段电缆熔接为一体,免除庞大的电缆接头设备的介入,占用空间大大缩小,成功克服了电缆沟空间受限的问题,还具有低电阻、高强度、可经受故障电流冲击和长期大电流运行的优势。


  110千伏人工岛变电站内部,日常运维采用无人值守模式

  “通过供电专用通讯网络,采用网络备自投的方式,我们真正实现了供电双保险。”何伟说,“网络备自投技术”简而言之就是两条线路互为备用,当一条线路断开后,还有另外一条线路来保障供电连续性。当人工岛变电站上级电源发生故障时,利用网络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接入其他变电站电源,可确保人工岛供电稳定可靠。

  “少停电,甚至不停电”。这是普通市民对供电可靠性的期望,也是衡量供电可靠性管理最核心的指标。珠海供电局在各类主配网改造建设中实施综合停电精益管理,利用带电作业和转供电技术,有效减少停电时间。

  在变电站接地方式改造期间,珠海有28个变电站需要主变压器停电施工,涉及用户多、范围大、时间长,但所有改造工程都通过馈线、站间联络线和临时旁路线进行了转供电,实现了全部用户转电,停电影响为0时。“高供电可靠性就是用户意识不到供电部门的存在,让所有用户享受如呼吸一般自然的持续稳定供电。”南方电网广东珠海供电局工程师吴少钿说。

  据了解,到2020年,广州、深圳的中心城区客户年均停电时间将低于0.5小时,珠三角重要节点城市的中心城区客户年均停电时间低于1小时;在新建成的广州中新知识城、深圳前海、深圳福田中心区、珠海横琴新区等高可靠性供电示范区内,客户年均停电时间将低于5分钟,达到国际同类城市领先水平。

  配网更智能——能源互联网运维的新生态

  对于南方电网广东中山500千伏文山变电站的站长温焯飞来说,2018年5月30日是他20余年变电运行工作里记忆犹新的一天:南方电网首个实现日常巡检自动化的全室内GIS500千伏变电站——中山文山变电站,经过15个月的建设,将于一天后投运,赶在迎峰度夏前投产送电。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的中山市,电力负荷逐年增长10%左右。500千伏文山变电站是中山市三核六环中的最后一核,承载着完善中山北部主网架、消纳东北部密集电源的重要使命,它的投运可以为中山电网增添150万千瓦的供电容量,大大缓和中山市负荷高峰期的供电压力。

  “我们提前半年就进驻到站里,及时查找基建施工的小问题,在进行竣工验收阶段将工作细致到每一颗螺丝,确保‘零缺陷’”。温焯飞说,变电站运维技术日新月异,文山站是个智能化的高科技变电站。

  作为南方电网智能运维示范站,500千伏文山变电站高度集成了监测、巡视、操作、维护、检修、安防、新能源等多领域的智能化技术,让设备状态、电网潮流、作业过程更加透明,生产指挥与现场操作更加可视。

  据温焯飞介绍,文山站同时投入4个智能巡检机器人,包括两个室内GIS巡检机器人、一个户外设备巡检机器人,一个继保室挂轨机器人,实现站内设备智能运维全覆盖。机器人会对巡检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辅助运维人员做决策,提高工作效率。比如,挂轨机器人是南方电网首个继电保护巡检机器人,它通过轨道供电,可以实现24小时不间断巡检。同时,它具有修长而灵活的“脖子”,以及多功能“眼睛”,能看清保护柜每一个位置的数据。

  “蜘蛛侠”是南方电网范围内的首个继保巡检机器人,它采用挂轨式安装法,不破坏原有室内功能结构,安装便捷且成本较低


  机器人背后的监测系统

  机器人的工作效率相当高。文山变电站有压板的继保屏大约有100个,每个继保屏大约有30个压板,两个人一组进行核查,至少要花费三天时间才能完成所有核查任务,而且还有出错的可能。使用机器人,巡检一圈就可以核查完所有压板,并标识出压板异常的位置,迅速锁定故障。

  同时,GIS室的机器人配备了激光扫描技术和红外测温技术,可对设备进行全方位全天候巡检,除了可以读取仪表、油位数据,还能替代人耳“听出”设备内部异常,并及时感知发热设备。

  创新科技的应用,需要高技能人才队伍来保障。在文山变电站,30岁以下的工作人员中占了八成,大都是技术型人才。温焯飞带领这群一线“电力人”,与全天候机器人一起,守护着电网安全和万家灯火。

  今年刚满30岁的刘尧是南方电网广东珠海供电局智能电网工程师,他参与的珠海“互联网+”智慧能源示范项目于今年3月通过国家能源局的验收,成为全国首批能源互联网建设项目中第一个验收成功的项目,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容量最大、电压等级最多、采用诸多原始自主创新关键技术的多端交直流混合柔性配网互联工程。


  “互联网+”智慧能源示范项目总控室

  “如果把多端交直流混合柔性配网互联工程比喻成一个大水池,各端就像是水管,既可以把水注入水池,也可以把水从水池里抽出。”据南方电网广东珠海供电局工程师梁亮介绍,该工程首先要保持电压的基本不变,同时要保证进出潮流正常受控,就像池水既要控制水位,又要控制水流方向,技术难度很大。

  该工程通过采用世界最大容量±10千伏等级中压柔直换流阀、首创应用三端口直流断路器、世界最大容量±10千伏三端口直流变压器,既能调节潮流,又能调节电压,实现对电网内各个节点的电压水平进行实时调控,提升电网资源使用效率和电能质量。

  “以前的能源,冷、热、电、气都是孤立的,你做你的事情,我做我的事情,一旦这些能源结合起来以后,它才能发挥它最大的效益。”刘尧告诉记者,对发电企业来说,可以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对用户来说,可以降低消费的成本;对整个社会来说,组成能源互联网以后,就实现了对能源的梯级利用和再利用,更加绿色环保。

  如今,珠海横琴已经在全国率先实现了能源互联,这里的居民享受着城市集中供冷,而制冷方式正是多种能源的转换。这种能源互联的方式正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各座城市建设落地。

  “项目的建成与深化应用,将持续推进我国配网智能化、提升能源信息化水平、促进能源互联网生态的形成和发展,更有效支持粤港澳大湾区能源互联网创新发展。”南方电网广东珠海供电局计划部陈勇说。

  接电更便捷——自贸区用户接电“零”成本

  “现在在自贸区,供电局延伸投资界面,我们的接电成本大幅降低,有什么用电需求,打个电话给陈经理就行,不需要自己去跑。”广东长隆集团工程管理中心工程开发部总监蓝志坚说,作为中国国际马戏节的永久场馆,珠海长隆横琴岛剧院里的空中飞人轨道、灯光等设备对供电质量要求很高,项目组提出报装申请后,南方电网广东珠海供电局横琴供电所快速接通了电,省钱省时又省心。


  夜幕下的珠海长隆横琴岛剧院灯火通明

  蓝志坚口中的“陈经理”,是横琴供电所配网规划及工程业务员兼营销业务员陈毅斌。这个绕口的职务,简称为“首席客户经理”,是横琴供电所为了给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而特设的一个岗位。

  在《横琴总体发展规划》和《珠海经济特区横琴新区条例》的指引下,珠海供电局配合珠海市横琴新区管理委员会制定了全国首个自贸区供用电规则——《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珠海横琴新区片区供用电规则》(以下简称“新规”)。新规推行用户受电工程全过程监理,为用户提供“不出岛一站式”的供电服务。

  陈毅斌的主要职责,就是负责横琴新区客户的供用电业务办理、客户服务、业扩配套的规划建设等工作,实现报装业务“内转外不转”。按照新规,横琴自贸区所有工商业用户采用380/220伏电压供电,即横琴全岛推行公用变压器供电模式,实现接电“零成本”。

  横琴岛剧院报装容量为1.2万千伏安,按照新规由珠海供电局投资建设1座开关站和1座配电站及相关变压器等配套供电设施。从用户交付供电设备安置到项目送电投运,总用时45天,为用户节省用电一次投资成本和相关设备后期运维费用约上千万元。

  据统计,新规实施以来,横琴供电所主动收集符合《新规》的81项潜在客户用电需求,预计为客户节约近2亿元的接电成本。

  优化电力营商环境是一项综合性工作,离不开政企合力推动。为了解决电力工程落地难的问题,新规明确了政府的投资建设责任,将配电网规划纳入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在政府公共用地中确定变电站规划用地,结合市政公共设施建设配建公用开关站。

  “市政道路延伸到的每一个出让地块,都将有电源点,所有工商业用户有用电需求时,将可做到随报随接。”横琴供电所所长陈建钿说,横琴新区配电网专项规划颗粒度精细到每一个最小出让地块,从源头上解决电力工程管沟资源不足、电房不足、电力设施邻避矛盾突出等问题。

  “一旦出现故障,可以自动定位、隔离,并在300毫秒之内恢复供电。”陈建钿说,预计到明年,横琴全岛将进行网格化闭环运行,电网次干层实现100%自愈,届时出现故障时,受影响用户将控制在2户以内,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据介绍,2018年至2022年,南方电网公司在珠三角地区电网投资将超过1700亿元,以加快粤港澳大湾区智能电网规划建设,持续提升电网防灾抗灾能力,到2022年基本建成安全、可靠、绿色、高效的智能电网;到2030年,粤港澳大湾区将率先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智能电网,支撑大湾区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和智慧城市群建设。(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杨文佳)

视频
视频图片.jpg
专访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南方电网公司专家委主任委员李立浧

  问: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也在讲话中多次提及高质量发展,请您简要介绍一下南方电网如何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新时代经济运行的主题?并结合粤港澳大湾区进行阐释。

  问:在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智能电网规划建设方面,如何应用“云大物移智”关键技术,不断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电网优质供电服务水平?

  问:请谈谈新形势下电网企业如何通过创新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培养壮大发展新动能?

  问: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需要优质的电力营商环境。南方电网如何在粤港澳大湾区进一步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电力营商环境?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