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洪江市湾溪乡堙上村户籍人口460户1308人,曾经贫困户有92户316人,占全村人口的三分之一。如今,村里除了2户没有劳动力的贫困户进行兜底外,其他90户各有增收门路,摘掉了“穷帽”。从穷山沟沟到整村脱贫,旧貌换新颜的故事从怀化市纪委监委宣传部副部长石之光2017年到堙上村任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讲起——

堙上古村的脱贫故事

  “出行难,全村只有一条主干道,全靠肩挑手提;居住差,村里全是年久失修的老房子;信息闭塞,群众务工、物资买卖都不方便……”湖南省洪江市湾溪乡党委副书记、乡长陈长松回忆说,这是堙上村脱贫前的样貌。

  修公路,先让村里像个样

  2018年12月18日,伴随着群众的欢呼声,一辆轿车从油榨田组村民杨茂钦家门口“蹭”地一下开上了新硬化的公路,驶向了云峰村。僻居一隅的小山村打开了通向外界的坦途。

  “这条路终于修通了!”从黑发人变成白发人,66岁的堙上村老党员杨隆再盼望这条路盼了整整一个甲子。 


修通后的云峰村至堙上村公路

  堙上村地处洪江、溆浦、中方三县交界处,地理位置偏僻,到怀化市区坐车需3个小时,到洪江市区也要2个多小时。全村一度只有一条主干道,交通的闭塞阻隔了村民脱贫的脚步。修通至云峰村的公路,是堙上村群众多年来的期盼。

  村民修路的心思并非没有动过。这条路从1958年就曾谋划修建,但因涉及2个村30多户的田土未谈妥而多次搁置。

  何止这条路,观音山至高田坎的公路、岩路坪至堙上组的人行道、歇脚潭至毛家田的水渠、堙上古村修缮等一大批基础设施急需完善。

  面对群众的期盼,石之光和扶贫工作队决定从申请项目资金打开局面。然而,如何筹措巨额资金这一难题首先摆在了他们面前。

  根据估算,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投入的资金高达1000多万元,仅堙上古村的修缮项目就要600多万元。对于贫困村而言,这是一个天文数字。

  修,这1000多万的资金从哪来?不修,怎么能让大山深处的村民看到希望?

  有人劝,工作队修几条最急需的路就行了。也有人嘀咕,几十年没修通的路,石之光能完成吗?

  “这些项目都是大家急盼的,力争全部实施,资金的事情我去想办法!”石之光撂下这么一句话。

  为了争取一条1.3公里的公路硬化项目,石之光足足在洪江市交通局“钉”了一个星期。有一次恰逢市交通局开会,他为反映情况和村民们诉求,在会议室门口守了5个多小时。最终,这条路被列入增补计划得以修建。

  两年里,从公路、水渠硬化到安全饮水、农网改造,石之光带领扶贫工作队凭着一股韧劲,争取到一个又一个项目。2018年底,堙上古村的175栋木房也全部保护完工。


堙上古村修缮保护后的木质房屋

  路通百业兴。“修建公路6.12公里,硬化水渠3.2公里,安装路灯74盏。其中,围绕油茶主导产业,修建产业路1.7公里,全村茶油产量比往年增加近三成,每年增加产值15万余元。”这是扶贫工作队交出的成绩单。

  “两年来,我们村实施的项目大大小小26个,总投资1200多万元,所有的项目都是招投标决定。”堙上村支部书记杨云隆说,曾有亲戚多次来村里找石之光,想做一个公路硬化工程,都被拒绝了。

  建电商,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

  脚下的路修通了只是第一步。如何把村里的农副产品卖出去,带动堙上村产业发展,石之光又有了新的想法。2017年以前,一般的快递无法到达湾溪乡,只有邮政。但是村民不习惯发邮政快递,其他公司的快递邮政既不收也不发,导致村里的物品进出都受阻。村民取快递要去15公里外的雪峰镇,来回要半天时间,坐班车来回要花20元。

  取个快递都这么麻烦,要卖东西出去就更不用说了。村民只能开车到村里买,或者等亲戚回来帮忙带出去。农产品走不出大山,就在本地转,而本地群众也没有多少消费量,商品经济很不活跃。

  “农村有好产品,城市有大需求,就是缺乏一个沟通的渠道。”石之光驻村之后,很快盯上了电商平台。“发展电商就是把这条路打通,以消费促生产,以生产促增收。”

  首先是找人。一开始,工作队找来七八个村民,免费给他们提供电脑和货架,但没有人愿意接这个工作。一方面,村民上网操作还不太熟练;另一方面担心没赚头,浪费时间,还不如打个零工赚点快钱来得实在。

  “仅凭嘴巴讲是没用的,需要干给他们看。”石之光自己先注册了一个电商平台,把村里的农产品选了几样在平台上架。实实在在卖出去几笔后,他展示出成果,逐渐打消了大家的疑虑。

  一个多月后,村里有名党员村民也在该平台上注册了一家店铺。石之光手把手教他操作,又推荐其参加电商创业培训。就这样,村里开起了第一家电商平台。

  村民易蓉蓉也在扶贫队的引导下参加了电商培训,去年6月开始通过电商平台售卖农副产品,代购工业品。

 
洪江市湾溪乡中心服务站里的电商平台

  “我们2017年上半年就发动她做电商,她当时很犹豫,不愿意做。但是通过接触,我发现她很活跃,很有想法,就着意重点培养。”石之光说,一有机会,他就和易蓉蓉聊电商,把经营成本、渠道、销售和发展前景都讲清楚。经过两次推荐,参加电商创业培训后,她下定决心做电商。

  半年多来,易蓉蓉通过微信朋友圈销售村民自产自制的土鸡蛋、豆腐乳、干辣椒、干竹笋、干红薯条、茶油和腊肉,最远卖到了新疆,营业额达15万余元。

  “下一步我想成立合作社,做好包装,加大宣传,增加销售额。”她规划着未来。

  在产业扶持上,扶贫工作队申报堙上古村茶油品牌商标,将腊肉、油豆腐等特色农产品整合到各大电商平台,注册店铺,并通过微信、论坛和单位干部职工宣传推广。同时和村民一起去找快递公司谈业务,把快递公司全部整合起来,统收统发,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如今,所有的快递公司都可到村。

  卸“人情包袱”,乡风焕然一新

  村民杨早贤的外孙女去年考上了二本。村里好多年都没有考上二本的大学生,照理说是件大喜事,杨早贤的亲戚朋友都起哄要他摆酒庆祝。

  “一来我是党员,要响应号召;二来不办升学宴,村里会发500元奖学金;三来礼金迎来送往迟早要还的,负担太重。”最终他打消了办酒席的念头。另外一户村民的女儿也考上了二本,看到杨早贤不办了,也就不好意思办。

  好乡风不会自己吹来。堙上村曾有位老人,八十岁生日宴连续办三年——79岁办一次,80岁办一次,81岁又办一次。“大家心里都反感,但是没办法,风气如此,被裹挟了。”石之光说。

  “等靠要”思想、封建迷信、红白喜事相互攀比等陋习,既败坏乡风,又加重了村民负担。

  扶贫工作队曾做过一个人情酒宴的调研,上门开展问卷调查108户,发现每年参加酒宴11次以上的占65%,每年随礼金3000元以上的占36%,认为礼金往来负担沉重的占71%;自家办酒席花销1万元以上的占40%,认为办酒席花销负担沉重的占81%。

  “在村里自家办,负担都如此之重!”石之光感叹。

  每年送礼金3000元是什么概念呢?贫困户脱贫人均年纯收入的标准就是3000多元。“你家办了我家也要办,否则送出去的礼金收不回,每次随礼金都要在对方送礼金的基础上加一点,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村里于是组建17名老党员、老干部、乡贤组成村移风易俗理事会,专门负责帮助群众料理红白事,倡导“小事不办、大事简办、文明理事”,并组织给全村80岁以上老人集体拜寿。2018年,共上门劝导17起,劝导成功13起,劝阻了一批生日宴、升学宴,规范了一批结婚宴和丧事宴。同时,组建2支文艺队,开展演出活动,以村里采购服务的模式,对符合《村规民约》规定的喜事送文艺节目上门庆贺。

 
石之光给堙上村80岁以上老人集体拜寿

  “去年腊月十八儿子结婚,亲朋好友如果全部来参加婚宴,得有350多人,我家要摆40多桌哩!”村民杨理介说,按照《村规民约》规定,结婚宴必须控制在25桌200人以下,执行此规定的,村里会奖励800元用于支付厨师工资,并请村文艺队上门送一场文艺表演。作为村红白喜事理事会的成员之一,他带头缩小报喜范围,儿子的婚宴只摆了22桌。

  “对于一些传统陋习,宜疏不宜堵,施以教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效果往往比简单的命令要好。”石之光介绍,通过开展移风易俗,全村操办酒宴次数下降约40%,村民人情支出下降约30%。

  强“战斗堡垒”,心气儿聚起来了

  “过去有个怪现象,村里的事干部干、党员看、群众靠边站。比如搞公益事业项目,一有矛盾纠纷,都是干部出马,这边解决完又去那边,像消防队救火一样。”

  石之光认为,脱贫攻坚仅靠工作队的力量毕竟有限,关键在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打造一支“不走的工作队”。

  2018年9月11日,他带领堙上村中青年党员第一次走进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缅怀革命先烈,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怀化市纪委第三党支部还与堙上村支部联建,定期召开对接座谈会,上党课,帮助村里完善党建制度,提高农村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石之光对自己和村干部提出工作要求,村里事务大家一起商量。配齐村纪检委员和村务监督委员会,指导督促认真履责。同时在党员中推行积分制管理,开展党员评星定级。

  对全体村民,开展“两自一评比”活动——自力更生、自主脱贫,评比勤劳、清洁、守法、重教、和睦家庭,在全村范围海推直选符合条件的住户,由工作队和村干部上门颁发奖状和奖金,张贴标识牌,并在村委大会上公开表扬。

  党员杨忠家被评为“和睦家庭户”,上门张贴标识牌时因为贴得比较靠里,他又把标识牌移到了门口。“这是光荣的事,贴在门口大家都看得见。”杨忠笑着说,自己很珍惜这个荣誉。

  28岁的青年杨攀看到近两年村里的巨大变化,立志回乡助力家乡建设,不仅入了党,去年还通过考试招录为大学生村务专干。“回来工作既有平台锻炼自己,又能照顾家人,比在外打工踏实多了。”杨攀说,自己正准备继续学习,考取本科。杨军龙、杨龙辉、杨奇胜3人外出务工回乡后,加入了村集体的黄桃基地建设。

  “现在我每天早出晚归自己赚钱,不吃救济了!”身有残疾的杨友隆2017年初还是低保户,在帮扶责任人和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他开办了一个小型养殖场和一家面粉店,2018年纯收入达到4万余元。他曾有3个心愿:“赚红票子、住新房子、抬老婆子”,如今前两个愿望已经实现。“栽好梧桐树,自有凤凰来”,生活变好后,给他介绍对象的人也多了。

 
村民杨友隆在自家开办的养鸡场

  “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扶贫关键要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鼓励勤劳致富的导向一定要坚持不能松懈,不能助长等靠要思想,否则脱贫不可持续,也会寒了勤劳群众的心!”

  在指引全村共谋发展的致富路上,石之光带领扶贫工作队解决各类困难问题67个,把脱贫攻坚做到了堙上村群众的心坎里。(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杨文佳)

视频
微信图片_20190325154352.jpg
专访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 温铁军

  问:现在距离2020年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只有两年时间,正是最吃劲的时候。如何坚持不懈做好三农工作,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

  答:两会结束之后,我们离2020年完成脱贫任务实际上只有一年多的时间了。因此,党中央在2019年3月发布的一号文件中,第一段就是关于扶贫攻坚的任务要求。越到全面消除贫困的后期,工作难度越大!要发挥中国特色的“举国体制”优势,调动全国各行各业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性。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财政金融,各项优惠政策都向三农倾斜”的指示落到实处,既需要对造成贫困的有偏差的利益结构做出调整,又要在新增的投入上向贫困群体集中的地区和行业做倾斜性安排;尤其要求医疗和教育的主管部门及相关利益群体自觉地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按照国家的扶贫攻坚战略的需求来设定深化改革内容。

  问:在脱贫标准上,既不能脱离实际、拔高标准、吊高胃口,也不能虚假脱贫、降低标准、影响成色。如何把握脱贫攻坚正确方向,聚力解决绝对贫困问题?

  答:把握脱贫攻坚的正确方向非常重要!无论国内还是国外,无论城市还是农村,世界上的贫困群体之所以难以自主掌握归他们所有的生产力要素,其根源在于贫困人群缺乏自组织能力,不可能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形成有组织的谈判地位。据此看,把握扶贫工作正确方向的当务之急,是在贫困地区推进以包容性发展为改革目标的制度创新,同时要提高贫困群体的组织化程度。这样,才能让扶贫工作人员把工作重点放在维护贫困人群利益的深化改革上。

  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影响脱贫攻坚有效推进。对群众反映的“虚假式”脱贫、“算账式”脱贫、“指标式”脱贫、“游走式”脱贫等问题,要高度重视并坚决克服。怎样提高脱贫质量,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答:任何官僚化弊病较重的地方都内生性地存在很多教条化的本本主义。在各地的扶贫工作中也确实普遍存在很多走过场的问题,既搞得贫困人群不厌其烦,也产生负面的社会反映。要发挥好现代技术促进扶贫创新的作用。例如,可以借助“区块链技术”中的分布式记账的公平性和戒除任何欺骗的可追溯性,把每一个精准到户的扶贫工作点当作一个记账单位,通过手机或其他电子手段记载不可擦除的扶贫投入及相关信息,由计算机按照扶贫相关变量内在逻辑来实时处理数据形成动态化的结果并且对其今后是否可能返贫做出预测……总之,采用技术创新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可为之事很多。

  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强化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坚持大扶贫格局,贯彻精准脱贫方略,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对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要及时予以帮扶。在制度创新方面,如何将生态资源价值化实现与重建农村集体经济相结合?

  答:只有理解和贯彻国家生态文明战略的前提下推进思想观念领域的“革命性变革”,我国才有大扶贫格局;只有各地各级干部理解了中国从产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历史性转型,才能使参与扶贫工作的干部有生态化可持续发展的大智慧,才能在扶贫中真正做到对贫困群体的扶志扶智。很多贫困群体生存的地区具有生态化资源丰富的“后发优势”,如果干部的思想观念仍然沉迷于工业化思维,就不可能意识到过去不被作为要素的山水田林湖草美丽风光,乃至于清洁空气水源,都是贫困地区六产融合包容性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条件。而生态化资源的整体性及其对应的开发方式的不可拆分,都需要生于斯长于斯的社区成员构建新型集体经济,吸引外部的社会投入用于综合性合作社建设;这些对村域资产统一经营形成的收益向贫困人群做分配,逐步增加他们的财产性收入,才能长期稳固扶贫成果,不发生返贫。

  问:电商的普及对于农业转型有何作用?

  答:在现代经济领域中,互联网是最具有公平性的工具。当国家把基本建设修到农村后,比如网络基站等进山区,这种投资是不需要老百姓支付的。他们只是把国家投入的巨大成本作为机会成本,获得机会收益。从这个角度来讲,“互联网+工业”是4.0,“互联网+农业”也是4.0。互联网的公平性,不仅体现在工具属性上,也体现在国家向农村大量投入的基本建设上,为农民垫付了成本,所以在村一级都可以有互联网搞电商。这就让分散的小农经济和分散的村落经济,能够直接对接外部市场。此外,农业本身可以通过互联网找到目标客户群。以往的农业生产是“大路货”,农民是无法直接面向消费者的,现在可以通过网络找到目标客户。打个比方,有的农民养的走地鸡,可以随时通过互联网直播养鸡的情况。现在很多人不想吃大路货的养殖鸡,就会在互联网上找走地鸡,养殖户也可以找到自己的目标客户。这样,产销直接见面在互联网上是可行的。在此意义上来讲,电商的普及对于农业转型创造了条件,是值得高度关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