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器”牵涉国脉国运,关系民族盛衰。在河南洛阳有这么一群“工匠”,他们练绝活、强技能、提效率,不断打造中国制造新名片。
焦裕禄是中信重工的第一代建设者,他在中信重工工作9年。作为焦裕禄精神的形成地、传承地、弘扬地,“诚信敬业、拼搏奉献、开拓创新”的焦裕禄精神,已经成为中信重工企业文化的精髓。
在焦裕禄精神的影响下,中信重工的技术工人们弘扬“工匠精神”,为中国重型装备制造在国际上赢得了广泛赞誉。
勇挑重担、善于钻研的刘新安,31年如一日扎根生产一线,凭借勤奋努力和创新精神,完成了从学徒工到掌握世界领先技术大工匠的人生飞跃。
勇于创新的谭志强,采用各种加工工艺,对重点产品实施“精准手术”,使庞大构件达到要求。
不忘初心,百炼成钢,杨金安34年如一日,坚守在“热、脏、累”炼钢一线,带领团队,创新优化炼钢工艺,完成诸多重大课题项目。
随着企业国际竞争力的不断提升,加工件体量越来越大,工匠们攻坚克难,不断创造新辉煌。
2017年10月17日,直径达13.6米的世界最大齿圈下线,充分彰显了中国企业在大型锻件和重型装备制造领域的实力。
中信重工作为国内较早进入特种机器人研制领域的企业,通过自主研发,拥有了履带式机器人平台、水下机器人平台等5大平台20余种机器人产品,多项技术成果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CSM-1200立式搅拌磨为中信重工成功打开了南美市场,开启了与智利国家铜业公司合作的新篇章。
中信重工与金砖国家在矿山、水泥、冶金等多领域开展广泛合作,共同打造世界经济新亮点。
2016年11月8日上午,一座重2.48万吨、长238米的大桥桥体在京九铁路上空成功转体,转体重量创世界之最。
(河南省洛阳市纪委监委供稿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王丹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