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一百堂党史课

一百堂党史课丨何叔衡:苏维埃的“一头牛”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2021-07-09 10:24

  毛泽东曾说,“何胡子是一头牛”,勤恳、坚韧、无所畏惧、勇于担当;萧三写诗称他,“作事不辞牛荷重,感情一堆烈火腾”……他们所说的“牛”,便是何叔衡。

  在何叔衡近60年的革命生涯里,创造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几个“最”:最年长的中共一大代表、苏维埃红色政权最早的“大法官”、中共一大代表中最早壮烈牺牲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1876年,何叔衡出生在湖南宁乡的一个农民家庭。打小生活在旧环境里的他,读过《四书》《五经》,习得旧学习俗;青年时期也曾信神信佛,讲究忠孝仁义,1902年参加科举中了秀才。然而与大多数人不同,这样的成长环境最终成了促使他走出封建桎梏的动力。

  在私塾读书时,何叔衡深受民族英雄事迹的启发,耳闻目睹了甲午战争的失败,看到了官吏横行和民众苦不堪言的生活。拒绝了到县衙管理钱粮的职务后,他回家一边种田,一边在云山学校教书,借着教学改革之机,接触到孙中山倡导的民主主义思想和近代科学知识。新思想与旧环境的冲撞,让他逐渐认清封建制度的腐败,对现实的不满越积越深,决心与封建专制决裂并进行斗争。

  为寻求改变的途径,1913年,何叔衡以37岁的“高龄”来到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求学,在这里他与毛泽东、蔡和森等成为忘年之交。毕业后,不惑之年的他与毛泽东等发起成立新民学会,以求“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当二人作为长沙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时,何叔衡已45岁,而“一大”代表平均年龄28岁,由此创下“年纪最大”的纪录。

  在中央苏区期间,何叔衡因工作认真出色,在成为红色政权首任“最高检察长”后,又兼任了内务人民委员部代部长、临时最高法庭主席等职务。

  身兼数职的何叔衡深谙肩上责任之重,成为党内反腐的最早倡导者和坚定执行者,坚决与贪污腐败作斗争,令腐败分子闻风丧胆,被誉为“苏区包公”。其间,为了加强检举、监督力度,在他的建议下,工农检察部增设了控告局,在一些主要机关单位和街道路口出现了收集群众意见的木制控告箱。每天,控告局的调查员都会到各个控告箱收取控告信,然后根据群众的控告,调查核实。为扩大监督检查的影响和成果,他还把在群众中影响极坏的典型事例刊登在《红色中华》上予以曝光。

  当时的何叔衡年事已高,可他坚持竭尽全力做好每一项工作,无论走到哪儿,他都随身携带“三件宝”——布袋子、手电筒和记事本。他的布袋子是自己设计的,袋子中还有几个小袋子,都有各自特定的用场;手电筒是走夜路时照明用的;记事本几乎无所不记,因为他觉得“记在本子上忘不了”。每次外出考察或查案,这“三件宝”都伴随着他起早摸黑,走村串户。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被迫长征。为了掩护主力红军战略转移、收容伤员,需要有人留守中央苏区,与数十倍于己、武器精良的国民党军作战。根据组织安排,何叔衡便是其中之一。待红军主力离开后,何叔衡同留守红军与敌人展开游击战争,年近花甲的他,仍然有一股牛劲,拄着拐杖四处奔波,和大家一起战斗。

  次年2月,何叔衡等小部队奉命离开已经沦陷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向白区转移。当时疾病缠身的何叔衡已行走不便,可为了躲避国民党军,他们只能选择晚上跋山涉水。2月24日清晨,来到福建长汀境内的小部队突遭国民党军包围,为了不拖累其他同志,何叔衡纵身飞下悬崖,壮烈牺牲,享年59岁。

  “矍铄老翁何叔衡,建党初期立殊勋。作事不辞牛荷重,感情一堆烈火腾。平日能谋更善断,赤胆忠心无与伦。铁骨铮铮壮烈死,高风亮节万年青。”正如萧三怀念亡友何叔衡的诗中所写,何叔衡用一生无悔的行动,践行了“我要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陈瑶 文字 李芸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