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一百堂党史课

伟大长征由此启程

访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副馆长钟敏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2021-06-03 14:31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韩育霖

  “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块板送去架浮桥,最后一个儿送去上战场……”5月30日上午,江西省于都河畔的长征渡口前,大量的游客前来观看大型情景剧《告别》。自5月22日起,该情景剧每周六、周日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演出,真实还原当年中央红军长征出发时的情景。

  当年红军长征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开启的,得到了于都人民怎样的支持?庆祝建党100周年,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举办了哪些特色活动?近日,记者采访了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副馆长钟敏。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领导的红军长征,谱写了豪情万丈的英雄史诗。长征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开启的,具有怎样的意义?

  钟敏:1934年,由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和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的重兵军事围剿,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实行战略转移。10月上、中旬,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红军总部、中央政府机关以及中央红军第一、三、五、八、九军团,分别从瑞金、兴国、宁都、石城、长汀、宁化等地陆续进抵于都河北岸进行集结休整待命与兵员、粮款、武器弹药的补充。10月17日傍晚至20日傍晚,中央红军主力8万6千余人先后从于都县城的东门、南门、西门,梓山的山峰坝,罗坳的孟口、鲤鱼、石尾,靖石乡的渔翁埠等八个主要渡口夜渡于都河,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面对国民党军队的步步紧逼,我们党领导红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开启长征。这一惊天动地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巍峨丰碑。伟大的长征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斗争的新的伟大进军。中央红军从于都出发,踏上漫漫征程,引领中国革命的航船穿越急流险滩,铸就了驶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号”巨轮。

  记者: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于都视察时指出,要饮水思源,不要忘了革命老区和革命先烈。当年从于都出发的革命先烈得到了于都人民怎样的支持?

  钟敏:为确保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主力安全集结、顺利出发,于都人民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无私的奉献。一是组织县属地方武装,配合红军牵制和阻击敌人、封锁消息,为红军长征出发提供安全保障;二是踊跃参军参战,有1万7千多名于都儿女参加长征,占出发长征总人数的五分之一,为红军长征提供了人员保障;三是全县上下积极筹集粮款,为中央红军在于都集结、休整、出发提供了物资保障;四是热情慰问集结在于都的红军指战员,帮助红军征集器材,架设浮桥,并组织了3000名挑夫随军出征,为长征出发提供坚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中央红军主力突围转移后,于都人民还安置保护了留在苏区的1万余名红军伤病员及红军家属。为保护这批伤病员和红军家属,于都群众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悲壮的拥军之歌。

  记者:今年是建党一百周年,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如何结合自身特色弘扬红色文化?

  钟敏: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举办了系列特色活动。牵头成立了由红军后代组成的“于都县长征源宣讲团”,开展了以“永远跟党走 阔步新长征”为主题的百场公益宣讲活动,让生动的长征故事深入人心。截至目前,宣讲已达287场,受到人民群众的高度肯定和赞扬。

  此外我们还邀请了红色文化爱好者、纪念馆志愿者对《论中国共产党历史》进行诵读;举办了“观看红色影视,重温峥嵘岁月”电影展播活动;开展了“建党百年、风华正茂”红色文化进校园活动……希望这一系列特色活动,能让人民群众深切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激励大家发愤图强,把革命前辈开创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