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监督是确保党中央令行禁止的有力举措,是实现党的政治路线的重要保障。纪检监察机关要坚持系统思维,健全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机制,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到位。
紧扣“国之大者”校准监督航向。将政治监督深度融入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区域发展规划全过程,建立分领域、分专题的常态化监督机制。围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等重点任务加强监督检查,抓住政策执行、项目推进、责任落实等关键环节开展精准监督。通过业务数据比对、政治要件对标,构建“业务问题—政治偏差”双向研判模型,精准识别并纠正执行中的温差、落差、偏差。
坚持精准施策提升监督效能。紧盯“关键少数”,督促“一把手”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重点监督其贯彻决策部署、执行民主集中制、重大项目审批等情况。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纪律教育、日常提醒和履职评估,层层传导压力、压实责任链条。综合运用日常监督、专项督查、信访筛查等手段,强化分析研判,精准筛查问题线索,通过“室组地”联动核查、交叉检查、提级办理等方式深挖根源,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预警纠偏,对典型违纪违法案件坚决查处并通报曝光,强化震慑效应。
健全长效机制巩固监督成效。打造协同联动的监督格局,完善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巡察监督的统筹衔接、成果共享和力量协同机制,深化与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财会监督、统计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的协作配合,构建常态化协作机制,织密立体化监督网络。依托大数据技术搭建智慧监督平台,整合党员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信访举报、案件管理等数据资源,定期生成区域、部门政治生态的分析研判,及时发现权力运行、作风建设等方面的风险点,对预警信息实行分级处置,形成“监测—预警—处置—整改”闭环链条,推动政治生态持续向好。(税明斌,作者系重庆市开州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监委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