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神舟十九号乘组太空归来后首次公开亮相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 2025-07-09 22:15

太空出差183天创造多项纪录

神舟十九号乘组太空归来后首次公开亮相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李灵娜

  7月9日下午,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在北京航天城举行神舟十九号乘组与记者见面会。李灵娜 摄

  7月9日下午,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在北京航天城举行神舟十九号乘组与记者见面会。这是航天员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返回两个多月后,首次面向媒体与公众正式公开亮相,并分享了183天太空驻留的经历与感悟。

  “每次执行飞行任务,都不是上一次任务的简单重复,而是向着更高层次的不断跨越。”先后执行神舟十四号和神舟十九号飞行任务的指令长蔡旭哲,见证和参与了空间站从建造阶段到应用与发展阶段的跨越。在神舟十九号任务出舱活动中,蔡旭哲创造了多项纪录:首次出舱以9小时刷新单次出舱时长世界纪录,两次飞行任务累计完成5次出舱活动,成为当时出舱次数最多的中国航天员。

  在蔡旭哲看来,载人航天是“万人一杆枪”的伟大事业。“共同的信念、共同的目标、共同的责任将我们凝聚在一起,托举我们实现飞天梦想,也推动我国载人航天事业不断发展进步。”蔡旭哲感慨道,“每次出舱任务的顺利完成,都是地面航天科技工作者支持的结果,都是乘组一心、天地一体密切配合的结果,也充分验证了舱外航天服、空间站机械臂等的可靠性,展现了中国航天科技的成熟与自信。”

  载人航天是一场接力赛。作为中国首位执行出舱任务的“90后”航天员,宋令东认为,随着我国载人航天事业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的“90后”投身到这份事业中。“对于我们年轻一代航天员来说,在最好的年纪,祖国给了我们这么好的平台,给了我们追梦圆梦的机会,这既是崇高的荣誉,也是沉甸甸的责任。”

  犹记得神舟十九号返回舱成功着陆后,宋令东曾激动地说道:“我们把所有科研人员的心血和汗水,都转化成了科研成果。”见面会上,宋令东分享了在轨首次尝试种植甘薯的经历。返回前,宋令东按照地面指令采集样品并带回,为验证甘薯作为长期太空飞行食物来源的可行性提供了重要数据。“和神舟二十号乘组分别之前,我们还特意给他们扦插了两株甘薯苗,把这份希望和快乐传递下去。”

  在神舟十九号乘组中,王浩泽也是一位“90后”,更成为首位进驻空间站的女航天飞行工程师。“本次任务的在轨实(试)验,涵盖了空间生命科学、微重力基础物理、空间材料科学、航天医学、航天新技术等领域,承载着许多科研人员的智慧、心血和汗水。”王浩泽说,“我们共参与实施了88项空间科学试实验,6次载荷进出舱任务。其中,在空间站首次开展的新实验就占了大约一半。目前,这些项目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当谈到参与空间科学与应用载荷在轨实(试)验的亲身经历时,王浩泽深有感触,作为一名飞行工程师,能够切身体会到每次科学研究的来之不易,对每一项实验都格外珍惜。“我们不仅是实验的操作者,更是把自己融入整个科研团队,天地携手、全心全意把实验做到最好,不辜负科研人员的付出和期待。”

  太空探索永无止境。在见面会尾声,神舟十九号乘组共同表达了对航天事业的祝福。“共同的信念、共同的目标、共同的责任将我们凝聚在一起,托举我们实现飞天梦想,也推动我国载人航天事业不断发展进步。”“我也坚信,通过一代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我们‘神舟家族’也必将走向更深远的太空。”“我相信在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努力下,我们的空间科学技术一定会不断突破,取得更多硕果。”

  据介绍,神舟十九号乘组返回后相继完成隔离恢复、疗养恢复阶段各项工作,已全面转入恢复观察阶段。目前,在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科研保障团队的精心守护和照料下,神舟十九号乘组身心状态良好,各项医学检查结果正常,肌肉力量、耐力和运动心肺功能基本恢复到飞行前水平。待完成恢复期各项工作并进行健康评估后,3名航天员将转入正常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