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周口市淮阳区黄集乡胡王村飘起袅袅炊烟。看着灶上跳跃的蓝色火焰,村民苗淑兰感慨道:“再也不用扛着煤气罐跑几里路了!”今年春天,苗大娘和全区412户人家彻底告别了扛罐换气的日子。
此前,我们在胡王村调研时,有村民反映燃气安装费已经交了两三年,但是村里一直没通气,村民们还在用笨重老旧的煤气罐,不但要到城里换气,在使用中还有不小的安全隐患。
安装费既然已经缴纳,为何迟迟未开通?带着疑问,区纪委监委成立核查组,开始了走访调查。
在与村民、村干部以及燃气公司相关负责人了解后得知,发布天然气开通通知时,该村只有小部分村民缴纳了安装订金,为保障施工顺利开展,燃气公司多次动员村民预交订金,而部分留守老人担心交钱后天然气通不了,要求开通完工后再交费,双方僵持不下,问题拖延至今。
燃气安全事关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生产。区纪委监委随即向区城管局制发监察建议书,责令尽快将问题解决。区城管局及时同燃气公司沟通,村内也积极动员群众,经多次协商,村民表示愿意缴纳订金及后续安装费,燃气公司先进驻为已缴纳订金村民安装管道,边施工边收取费用。同时,针对本案暴露出的天然气安装难问题,区纪委监委举一反三,成立工作专班在全区开展天然气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专班对2013年以来所有问题线索进行系统梳理和起底,在全区内开展排查,经排查发现,全区有23个行政村存在安装服务严重滞后问题,涉及519户村民缴纳安装费后长期未通气。
区纪委监委立即组织区城管局、燃气公司、自然资源局、信访局、行政审批局等部门相继召开3次专题研判会议,推动建立“双专班”工作机制,一方面督促燃气公司优化安装流程,将审批环节从7个压缩至3个,安装周期由45天缩短至28天;另一方面协调自然资源局、行政审批局等部门开辟绿色通道,实行“一村一策”精准施工方案。
施工期间,区纪委监委实行全程嵌入监督,建立“安装进度周报+群众满意度回访”机制,在23个村设立专项举报信箱,确保整改成效直达“最后一米”。截至目前,推动完成老旧管网改造6公里,新增远程监控设备8套,已有412户家庭实现通气,剩余部分也在加急安装中。针对暴露出的不作为问题,立案查处5人,党纪政务处分5人,组织处理2人。
听民心,解民忧。我们将持续保障群众权益,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及时解决反馈,对涉及民生相关事项办理中履职不力、失职失责等问题严肃查处、绝不姑息,以强有力的监督推动办好民生实事。(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纪委监委 霍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