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诸葛亮位及蜀国军师、丞相,政务繁忙,但他不忘教诲子孙、外甥,《太平御览》、《诸葛亮集》中收录其《诫子书》、《又诫子书》、《诫外甥书》等家书,后人统称为“诸葛亮家书”。
诸葛后裔在长期秉承祖德家风的过程中,又形成了一套完备且十分严格的家规家训,并刊载在《宗谱》卷首,以此树立族人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被称为诸葛氏《家规》。诸葛氏《家规》最早形成于宋元,完善于明清,共计15条,内容涉及为人处世的方方面面,从修身立德,课书学艺,为人处事到男子冠礼、婚姻丧事、敬宗祭祖、父祖忌辰、家庭伦理、田产维护,乃至言行举止、生活细节等都有严格规定,明确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禁止什么,并且订有罚则,便于执行。这些家规,对于调节家族内部的伦理关系、贫富关系、凝聚家族、和睦乡里、规范子孙操行,具有相当大的约束力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