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杨雅玲 于露
特邀嘉宾
杜新军 河南省郑州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监委代主任
李永军 湖南省益阳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监委主任
姜全文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监委主任
推进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要讲求科学方法。坚持纪法情理贯通融合,是进行政治把握的基本原则。实践中,纪检监察机关既要讲依规依纪依法,又要讲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切实做到对纪法情理的贯通把握和综合运用,我们邀请3位纪委书记结合实际谈认识体会。
纪法情理既相互贯通、内在统一,又各有侧重、各司其职
记者:纪是党内规则,法是社会准绳,背后有情有理有温度;情理不是私情私理,而是蕴含着人文关怀、道德理念、价值取向。如何认识纪法情理之间的关系?
杜新军:纪法情理具有内在一致性。纪法既是对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的行为规范和约束,也是教化“文本”和行为指引。纪法条文的原则要义和具体规定蕴含情理。党纪处分条例中既有“党纪面前一律平等”“实事求是”等原则性规定,也在从重或加重、从轻或减轻处分等方面做了具体规定,法律法规中也有一定情形下可以从宽处理等规定,这些是情理价值内涵的具体化。纪法情理之间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原则性和灵活性的辩证关系。纪法的尺子落到具体人、具体事上,既要坚持原则、敢于斗争,也要灵活掌握、善于斗争。
李永军:纪法是基准、情理是参照。纪法是党员干部行为的准则和底线,纪法情理之间,执行纪法是兼顾情理的前提。纪法与情理相互补充。纪检监察工作是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要从政治和全局来思考、谋划和推动,坚持刚柔结合。纪法体现着情理,情理寓于执纪执法中。情理以道德伦理为基本内涵,纪法则是公德公理的组织化表达,纪法的适用要以情理为基础,要将情理与纪法的价值统一起来。纪法与情理在全面从严治党上具有一致性,目标指向都是提高纪检监察工作的质量。
姜全文:纪法情理既相互贯通、辩证统一,又各有侧重、功能不同。纪法侧重于规范性层面,通过党组织、国家的权威和强制执行力确保实施;情理侧重于价值观层面,通过内在心理约束和社会舆论评价引导遵守。纪法条文是对情理的规则性表达,背离情理的纪法不具有合理性,仅靠情理又会造成各说各话、秩序混乱,纪法的明确性权威性可以保障和引导情理的规范化适用与精细化发展,情理则可以弥补纪法解释与运用中滞后僵化问题。
既要严格依规依纪依法,又要善于运用情理
记者:纪检监察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如何贯通把握和综合运用纪法情理?
李永军:一方面,要善于运用情理,增强纪法效应。统筹推进党性教育、纪法教育、道德教育和警示教育;坚持严管就是厚爱,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咬耳扯袖、红脸出汗;善于用党章党纪、理想信念、政策感召等方式,帮助犯错的党员干部找回初心、真心悔过。另一方面,要综合考虑情理,精准执纪执法。严格按照依规依纪依法原则的同时,充分考虑案件发生的背景、条件、动机等因素;注意区别不同情形,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准确把握政策界限,用好“四种形态”,做到精准处置。注意区别党员干部认错悔错态度,对相信组织、知错认错、悔错改错的客观公正从轻处理,对主动投案、主动交代问题的宽大处理。
姜全文:工作中,要坚持以下三个原则:一是坚持实事求是。严格按照依规依纪依法原则,是什么性质的问题就按什么性质对待和处置。灵活运用“四种形态”,综合考虑行为性质、情节、后果、时间节点、认错悔错及配合审查调查态度等因素。二是坚持精准思维。不断完善容错纠错机制,明确免责情形,为担当干事者鼓劲撑腰。三是坚持严管厚爱。持续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的同时,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原则,既查清问题、指错纠错,又强调政策感召、教育感化,大力推行“个性化”“精准化”回访教育,让监督执纪有温度。
重理重情、传道传情,真正做到教育人、挽救人、感化人
记者:在思想教育中释纪释法,在执纪执法中传道传情,实践中,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应注重从哪几个方面着力?
杜新军: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到“三个全覆盖”。一是“四种形态”全覆盖。“四种形态”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的具体化,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其中。二是工作过程全覆盖。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谈话函询、审查调查、审理谈话、以案促改、回访教育等工作始终,完善工作程序,统筹工作衔接,探索建立效果评估和落实情况“回头看”制度,提升思想工作的综合叠加效应。三是工作对象全覆盖。既要针对被审查调查人、涉案人员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也要注重在日常监督中,用活用好典型案例的警示教育作用,充分发挥日常提醒、批评教育作用。
李永军:实践中,要突出政治要求、实事求是和教育感化。要考虑政治属性、政治因素、政治影响、政治效果,精准运用“四种形态”,增强政策感召力和感染力。在查办案件、定性量纪中,注重考虑包括情理在内的各方面因素,有针对性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在审查调查过程中,发挥理想信念、政策感召和亲情感化的作用,促使犯错的党员干部找回初心、认识错误、讲清问题。加强对受处分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有温度的回访教育,精准施治、对症下药,真正把回访教育谈到点子上、做进心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