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收到总书记回信后 | “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心中有火 眼里有光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2020-06-30 18:41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沈东方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全体队员回信,勉励他们继续讲好关于理想信念的故事,并对全国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提出殷切期望。今年是复旦大学老校长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100周年,让我们走近“真理的味道”,以及这支朝气蓬勃的志愿服务队。

  “真理的味道有点甜”

  1848年,参加并领导工人革命运动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创作了《共产党宣言》,这部著作成为了全世界无产阶级争取解放斗争的锐利武器。当时中国一些进步青年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不过他们只能看到外文版的《共产党宣言》。把《共产党宣言》翻译成中文版,成了当时知识分子急盼解决之事。

位于上海的陈望道旧居外观

  翻译重任为会何落在一个29岁青年的肩上?陈望道出生于浙江义乌,早年留学日本,精通日文、英文。他的国文素养很好,精通语言修辞,同时对马克思主义颇有研究。当时满足这些条件的,全国最多不过数十人。

  1920年早春,陈望道带着《共产党宣言》回到了故乡分水塘村的老宅,在一间简陋的柴屋里开始翻译工作。一盏煤油灯、一块铺板、两条长凳,他凭借一本日文版、一本英文版的《共产党宣言》,废寝忘食,翻译得太忘我,竟蘸着误作红糖的墨水,吃下了母亲送来的粽子。千秋巨笔,首译宣言,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后来多次提到的“真理的味道有点甜”。

  1920年8月,第一版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在上海正式公开出版,初版时印了1000本,很快售罄,到1926年5月,重印了17版之多。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影响和培育了无数先进分子投身革命,促使他们由民主主义者转变成为共产主义者,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一支传递真理“火种”的队伍

“星火”队员在宣言展示馆内做讲解

  习近平总书记这次回信的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名为“星火”,成立于2018年5月。“星火”一词取意自“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寓意每一位服务队队员都能成为传递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的“火种”,心中有火、眼里有光,学思践悟,坚定理想信念,奋发有为,践行初心使命。

  这支服务队由青年教师、博士生、硕士生党员联合组成,专业覆盖文、社、理、工、医各个学科。他们中,有的是开馆以来连续讲解两年多的志愿者,有的是刚刚加入不久还在接受培训的新人。在过去700多天时间里,他们服务来自学校、社会各界参观者近5万人次、年均讲解700多场。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火炬手”,需要“过五关斩六将”。

  每一位队员在上岗之前,都要通过“1+2+3”的培训,分别是一轮阅读、两轮领学、三轮测试。一轮阅读是队员进行自学阅读,通过学习沙龙汇报读后感;两轮领学是至少邀请一位学者、一位专家,分别针对《共产党宣言》的经典原文、解读文章进行逐字领学;三轮测试是队员要通过笔试、口试、现场模拟测试三轮考核。

  最好的学就是讲。每一位队员要对于红色基因、《共产党宣言》精神有深入研究才能讲得顺、讲得深。两年多来,队员有的成为“复旦大学校史主题”宣讲团成员,有的参加了“宣言精神”主题宣讲团。

  要成为合格的“宣言精神”传播者,不仅要熟读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还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等相关20门课程。他们先后为校党团支部师生、社区居民和社会各界群众,进行“宣言精神”主题宣讲430多场、听众超过1.7万人次。

  收到总书记回信,他们怎么说

  6月上旬,志愿服务队全体队员写信给习近平总书记,汇报了参加《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志愿讲解服务的经历和体会。得知总书记回信,大家都难抑内心的激动。

部分队员合影

  “作为一支年轻的队伍,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最紧要的就是加强人才培养的设计,完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全链条培养。”面向未来,“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队长、新闻学院博士生钱威丞说,服务队将在讲解服务上注重个性化,在能力锻炼上提升有效性,在成果产出上对标长效性。“我们一定会继续努力,牢记总书记嘱托,做到会讲、笃学、真信,真正厚植信仰,永远热血滚烫。”

  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陆婷婷是《共产党宣言》展示馆的第一位学生讲解员,曾在2018年5月为展示馆的首位参观者做讲解。在兴奋之余,陆婷婷更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责任。她说,继承复旦红色基因,做宣言精神忠实传人,并发挥辐射源作用,让宣言精神感染更多人一道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是志愿者的担当。一定把讲解志愿服务“坚持做下去、做得更好!”

  “在准备《宣言》展示馆的讲解,并第一次实地走进陈望道旧居时,我有一种与老校长穿越时空开展对话交流的强烈感受。”法学院转博生纪明岑分享了加入“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以来的收获。

  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李亚男是目前讲解次数最多的志愿者,已经和团队伙伴在陈望道旧居讲解过90余次。他感到常讲常新,一面是向老校长学习,另一面是更加坚定自己的信仰。“百年岁月,大师既去,但宣言精神将与复旦人同在,作为新时代的复旦青年,我们身上凝聚着民族和国家未来的希望。”

  心中有火,眼里有光。从马克思、恩格斯到陈望道,再到“星火”志愿者服务队,《共产党宣言》的火种在希望中传递,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