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南昌近郊,在烟雨朦胧、如诗如画的鄱阳湖畔,一座古朴而宏大的建筑掩映在乡间的青翠绿荫中,这就是汪山土库。
汪山土库是新建程氏家族的聚居地,座落于南昌北郊40余公里处的新建区大塘坪乡汪山岗。赣语地区把大型的青砖瓦房多称为“土库”,汪山土库由此得名。
汪山土库始建于清道光元年,清同治年间落成,前后耗时48年。其占地面积108亩,内有房屋25幢,房间1443间,天井572个,宏大壮观,富有特色。
如果说汪山土库的程氏先祖用48年的时间创造了赣派建筑乃至中国民居建筑中的奇葩,那么从晚清到民国的百余年里,汪山土库走出的7位进士、21位举人以及一百多位大小官员和社会名流,则创造了汪山土库的人文辉煌,塑造出汪山土库的精神之美。
俗语说“富不过三代”,然而程氏族人于汪山土库聚族而居,逾经百年,历经七、八代长盛不衰。他们家族到底有着怎样不同凡响的治家良方呢?让我们一起沿着历史印迹,走进汪山土库这座精神家园,感悟程氏家族的家风正气和悠悠过往。
【爷爷】这就是汪山土库的祖堂,知道祖堂是用来干什么的吗?
【孩童甲】开会。
【孩童乙】还有祭拜祖先。
【爷爷】对,讲的很对。祖堂是用来存放祖先牌位的地方,每当逢年过节,族人们都会来这里祭拜。另外祖堂也是族人们聚会的场所,凡遇重大事情,大家都会来祖堂商议,像程氏家族的家规家训就是在这里制定的。
【爷爷指着祖堂四周的牌匾】大家认识这四个字吗?
【孩童们齐声】忠、孝、廉、节……
忠、孝、廉、节是汪山土库程氏家族家规家训的精髓,它告诫程氏族人对国家要忠,对长辈要孝,当官要清廉,做人要有气节。
程氏家族的家规家训主要辑录在《程氏三世言行录》中,它从修身、持家、处世、治学、理政等方面,规范着程氏族人的言行举止。
如笏堂公说:“一曰要吃亏;二曰学吃亏;三曰吃得亏;四曰还不算吃亏。”
弼卿公曾说:“心静为入德之门,几见轻扬浮躁人能深潜入理也?”
尤其是逢寿公程楷,因教子有方、训诫有度,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得到朝廷嘉奖,称他:“操修淳笃,矩范严明,术在诗书,克启趋庭之训,业恢堂构,实开作室之模。”
一代代程氏族人正是因为始终如一地传承和践行着家规家训,才创造出程氏家族“一门三督抚”的盛况,才有了汪山土库的百世基业。
【爷爷】孩子们,知道什么是“一门三督抚”吗?
【孩童】不知道。
【爷爷】“一门三督抚”就是湖广总督程矞采,江苏巡抚程焕采和安徽巡抚程楙采。他们是堂兄弟,他们都出生于这汪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