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田园诗人陶渊明家喻户晓,可少有人知道,他的高祖母陶母湛氏、曾祖父陶侃也十分有名,传奇故事很多。陶渊明清新脱俗,有陶家家风的影响。
陶母湛氏:东晋名将陶侃的母亲,是中国古代有名的贤母,与孟母(孟子母亲)、欧母(欧阳修母亲)、岳母(岳飞母亲)一起被誉为“四大贤母”。
陶母湛氏贤惠淑良,丈夫壮年离世,家贫无所依托,靠纺纱织麻维持生计,供陶侃读书,还以忠顺勤俭为美德熏陶其子,至今流传有不少家教美谈。“封坛退鲊”:陶母原封不动退回陶侃送她的一坛公家的腌鱼,并教育陶侃要从小处养成廉洁操守;“截发留宾”:陶母卖头发置办菜肴招待客人,身体力行示范陶侃要结交贤友,真心待人。
陶侃(259-334年):字士行,原为鄱阳郡枭阳县(今江西都昌)人,后徙居庐江寻阳(今江西九江西),东晋时期名将。
陶侃出身贫寒,初任县吏,后逐渐出任郡守。永嘉五年(311年),任武昌太守。建兴元年(313年),任荆州刺史。后任荆江二州刺史,都督八州诸军事,封长沙郡公。咸和九年(334年)去世,年七十六,获赠大司马,谥号桓。
陶侃从军三十余年,多次平定战乱,为稳定东晋政权,立下赫赫战功;他精勤于吏职,不喜饮酒、赌博,为人所称道;他治下的荆州,史称“路不拾遗”;他“喜文辞,行文如流”,名篇有《逊位表》、《祖国赋》,著有文集二卷行世。
陶渊明:陶侃的曾孙,字元亮,一名潜,别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著名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后辞官归隐,躬耕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有《陶渊明集》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