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时代 > 微课堂

2019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嘉宾观点集萃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2019-11-21 10:54

  推进煤炭产业向技术创新驱动转变

  中国工程院院士 谢克昌:未来20年,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仍将长期占据主体地位,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是唯一出路,应加快推进煤炭产业由资金和资源推动向以技术创新驱动为主的方式转变。就整体而言,我国当前的技术水平还不足以支撑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为此,要在能源体系框架下进行能源转型和结构优化,防范不切实际的能源转型对经济发展和能源供应构成的伤害。能源革命的关键是能源技术革命,只有颠覆性技术才能有效促进能源低碳转型。突破煤炭资源勘查、安全高效绿色开发、煤炭提质、先进煤炭燃烧和气化、煤炭清洁高效转化、先进输电、煤炭污染控制、煤炭节能等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建立煤炭清洁高效可持续发展支撑体系,引领世界煤炭清洁高效可持续开发利用技术发展。

  加快发展煤化工下游产品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副院长、教授级高工 李志坚: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不仅要关注将煤炭转化为清洁能源,更应关注煤炭转化为材料的发展路径。特别是对于煤炭价格较高的山西省,煤基新材料是实现煤炭高效、高值转化,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在煤化工初级产品的基础上,发展以合成材料和精细化工为主导产品的煤化工深加工,符合山西省煤化工产业发展特点和产业升级的要求,应予以重点关注和研究。

  推动“十四五”中国天然气高质量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员 郭焦锋:目前,中国天然气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三大挑战:一是清洁低碳发展面临越来越大的环境和气候变化压力;二是智慧高效发展面临“卡脖子”技术和协同发展瓶颈;三是经济安全发展面临国内外资源与体制机制制约。为此,应以质量变革推进天然气产业更加清洁低碳,以效率变革推动天然气全产业链系统效率从低水平向高水平升级,以动力变革着力打造天然气经济全新动能。

  以电力现货市场建设推进能源互联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电机系教授 夏清:加快电力现货市场建设,推进能源互联网高质量发展。现货市场开启了用户与新能源发电随动的新模式,构建基于曲线的可再生能源市场。激励空调负荷参与源网荷互动;激励柔性光伏参与源网荷互动;激励微电网发展。微电网在日前、实时、调频、备用市场产生价值;激发储能产业发展;激励共享经济的需求侧响应;催生售电公司按价值分配的需求侧响应;激励综合能源系统成为大电网灵活调度资源,实质性地提升全社会消纳新能源能力;开启共享经济的能源互联网时代。实现了电力资源的时空优化配置。以分时的价格引导源、网、荷、储的互动与协同,全面提升消纳新能源能力和资产利用率;以空间的价格引导电力供需合理布局。

  大力发展新能源 探索低碳新路径

  山西省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处处长 张秀荣: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是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的重要工作,山西将通过引导企业加快技术创新,降低成本。同时,优化风光项目管理,对于已运行的项目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改造。第三,积极推进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推进风电清洁供暖示范工程,布局一批风光储能试点项目,通过一系列措施促进可再生能源的消纳。第四,攻关地热能勘探开发关键技术,发展生物质能项目,大力促进地热能、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第五,不断形成氢能全产业链新格局,抢占未来能源新高地和制高点。

  建立多能互补能源体系

  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专业副会长兼秘书长 曾少军:中国风电产业十多年间发生巨变,目前产业正处于稳健发展的时期。近十年来,中国光伏行业快速发展,在经历了2011年和2012年的调整后,目前光伏产业恢复理性发展。面对能源紧缺、环境污染的双重压力,生物质能作为一种清洁环保可再生能源是十分理想的替代选择。中国地热资源十分丰富,地热能的开发利用前景广阔。未来,光伏、风电、生物质能、地热能等能源系统的分布式应用、创新发展将成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内容。实现传统能源安全、高效、清洁、低碳的开发和利用,将是中国能源发展的一大变革。同时,促进新能源与传统能源包容式发展,建立以储能为核心的多能互补能源体系。

  可再生能源+氢是“绝配”

  清华大学教授、国际氢能协会副主席 毛宗强:“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指明的方向,也是氢能发展的重要目标。我认为可再生能源+氢是“绝配”,储氢技术可以把不稳定的可再生能源变成稳定的氢,从而得到电、热和燃料。氢与化石能源相比,可实现分布式生产,要像建造发电厂一样规划建设制氢厂、液氢工厂,发展液氢运输。精心策划氢能市场,发展氢燃料电池商用车,来填补纯电动车的不足;重点支持有可能商业化运行的氢燃料电池物流车,轻卡、重卡、大客车等;要在支持政策上进行创新。(资料来源:山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