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图

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说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 2019-11-02 20:00

  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提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重要制度保障。必须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增强监督严肃性、协同性、有效性,形成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为深入学习理解全会精神,我们摘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的相关论述——

  形成科学管用的防错纠错机制,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如果缺少了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勇气和能力,我们党就将陷入危险境地,做不到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葆青春。

  ——2019年7月16日,在听取内蒙古自治区工作汇报时强调

  只要我们始终不忘党的性质宗旨,勇于直面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刮骨疗毒的决心和意志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就能够形成党长期执政条件下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有效途径。

  ——2019年1月11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增强党自我净化能力,根本靠强化党的自我监督和群众监督。

  ——2017年10月1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提出跳出“历史周期率”的课题,党的八大规定任何党员和党的组织都必须受到自上而下的和自下而上的监督,现在我们不断完善党内监督体系,目的都是形成科学管用的防错纠错机制,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2016年10月27日,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要强化党内监督,积极探索党长期执政条件下推进制度创新和强化党内监督的有效途径,加强巡视工作,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2015年10月29日,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初心,就是要把增强对公权力和公职人员的监督全覆盖、有效性作为着力点,推进公权力运行法治化,消除权力监督的真空地带,压缩权力行使的任性空间,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严肃的责任追究机制。

  ——2018年12月13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党的十九大对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作出部署,目的就是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2018年2月26日至28日,《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决定稿和方案稿的说明》

  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

  ——2017年10月1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要突出监督重点,强化对关键岗位、重要人员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管理,完善“三重一大”决策监督机制,严格日常管理,整合监督力量,形成监督合力。

  ——2016年10月10日-11日,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我们说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就是要依法设定权力、规范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如果法治的堤坝被冲破了,权力的滥用就会像洪水一样成灾。各级党政组织、各级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上下左右有界受控的,不是可以为所欲为、随心所欲的。要把厉行法治作为治本之策,把权力运行的规矩立起来、讲起来、守起来,真正做到谁把法律当儿戏,谁就必然要受到法律的惩罚。

  ——2015年2月2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民是无所不在的监督力量。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会懈怠;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2014年9月5日,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构建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们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着力惩治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取得了新的重大成果,为实现党和国家事业新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2019年1月11日,在第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上的讲话

  党的十九大提出构建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国家监察体系,把组建国家监察委员会列在深化党中央机构改革方案第一条,着眼点就是构建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形成以党内监督为主、其他监督相贯通的监察合力。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部署,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改革,改革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2018年12月13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将试点工作在全国推开,组建国家、省、市、县监察委员会,同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合署办公,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

  ——2017年10月1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党的执政地位,决定了党内监督在党和国家各种监督形式中是最基本的、第一位的。只有以党内监督带动其他监督、完善监督体系,才能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2016年10月27日,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强化党内监督是为了保证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强化国家监察是为了保证国家机器依法履职、秉公用权,强化群众监督是为了保证权力来自人民、服务人民。要把党内监督同国家监察、群众监督结合起来,同法律监督、民主监督、审计监督、司法监督、舆论监督等协调起来,形成监督合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016年1月12日,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深化标本兼治,夯实治本基础,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坚决惩治腐败,巩固发展压倒性胜利。要坚持靶向治疗、精确惩治,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着力查处的重点对象,紧盯事关发展全局和国家安全的重大工程、重点领域、关键岗位,加大金融领域反腐力度,对存在腐败问题的,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要深化标本兼治,夯实治本基础,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2019年1月11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实践证明,党中央关于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持续深化改革,促进执纪执法贯通,有效衔接司法,推进反腐败工作法治化、规范化,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

  ——2018年12月13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要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要通过改革和制度创新切断利益输送链条,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形成有效管用的体制机制。

  ——2018年1月11日,在第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建设覆盖纪检监察系统的检举举报平台。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通过不懈努力换来海晏河清、朗朗乾坤。

  ——2017年10月1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着眼于新的形势任务,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正风肃纪,反腐惩恶,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

  ——2016年1月12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只有建好制度、立好规矩,把法规制度建设贯穿到反腐倡廉各个领域、落实到制约和监督权力各个方面,发挥法规制度的激励约束作用,才能筑起遏制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堤坝”,才能推动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

  ——2015年6月26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四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