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图

【改革开放40年】闽宁镇的巨变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2018-09-20 17:47

  二十二载夙兴夜寐,二十二载点石成金。

  这就是位于贺兰山东麓的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一个从“干沙滩”变成“金沙滩”的特色小镇。

  1997年4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来到这里,被当地的贫困状态震撼了,下决心推动福建和宁夏开展对口帮扶。

  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这里视察,看到当地发生的巨大变化,他高兴地说:“看到你们开始过上好日子,脸上洋溢着幸福,我感到很欣慰。”

  二十二年过去了,闽宁镇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

  人口从8000到6.6万人 戈壁滩建成特色镇

  百川朝海,流行不止。

  改革开放初期,一些西海固贫困群众离开祖祖辈辈居住的大山,自发搬迁到闽宁镇这片戈壁荒滩上,开始新的生活。

  有组织的易地搬迁扶贫始于上世纪90年代。1990年10月,玉泉营和玉海经济开发区两处吊庄移民点相继成立,组织西吉、海原两县贫困群众搬迁到这里。

  1991年9月,第一批400多户移民开始搬迁,标志着吊庄移民工作正式拉开了序幕。

上图为闽宁镇建设初期的资料照片;下图为现在的闽宁镇原隆村全貌

  1997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提议福建和宁夏共同建设生态移民点,以福建、宁夏两省区简称命名为“闽宁村”。

  2001年5月,西吉县玉泉营开发区(含闽宁村)更名为永宁县闽宁经济开发区,2002年1月,经银川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闽宁镇。

  2003年7月乡镇机构合并时,玉海经济开发区并入闽宁镇。

  2005年村级组织合并,闽宁镇原来的12个村合并为5个村,分别是园艺村,木兰村,武河村,福宁村,玉海村。

上图为闽宁镇建设初期的学校;下图为现在的闽宁镇黄夷小学的学生在操场上踢球

  2012年5月,闽宁镇又陆续搬迁安置了固原市原州区、隆德县13个乡镇的移民1998户,成立了原隆村,所辖行政村增长至6个,全镇人口规模达到6.6万人。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这里彰显。如今,闽宁镇公共服务设施完备,在全区农村率先实现村村通宽带、通硬化路、通自来水,建成镇内“四纵五横”、外连省道高速的交通网络。在福建省的援助下,建成了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一批设施,实现村村有小学、有卫生室、有文化活动中心、有民生服务大厅。全面实行棚户区改造,推进改水、改厕、改厨“三改”工程,移民群众户户都用上太阳能,20%的农户用上了水冲式厕所。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治理,人们彻底告别了过去“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的历史。

  人均年收入从500元到1.2万元 群众生活发生质变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初期,搬迁到这里的人们依靠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自给自足,解决了吃饭问题。

  1997年7月15日,闽宁村成立的奠基仪式开启了闽宁镇居民脱贫致富的新时代。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闽宁两省区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下,闽宁镇立足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探索建立政府引资、企业主导、社会参与的产业发展新机制,探索出一条“造血扶贫”的道路,全镇移民群众人均纯收入由1997年的500元跃升至2017年的近1.2万元,增长了20多倍。

上图为闽宁镇建设早期开发建设者的住房;下图为现在的村民农家小院

  精准才能实现真脱贫脱真贫。家住固原市隆德县关庄乡的何丽霞,2016年搬到了闽宁镇,成为了原隆村村民。2017年,何丽霞靠种香菇就赚了4万元。同时,她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身份,也让她享受到“4+1+1”精准扶贫政策,即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托管4头肉牛,年分红8000元;每户分配1栋光伏大棚用于种植经营,年收入1万元;实施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户均年收入1万元,领取分红2.8万元。何丽霞和其他建档立卡贫困户一样,在《脱贫申请书》上签了字,永远摘掉了40多年的“贫穷帽”。

上图为闽宁镇早期建设者在耕种;下图为现在的村民在大棚内打理盆栽百合

  按照2014年贫困人口识别建档国家扶贫标准线和“两不愁三保障”标准,闽宁镇共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1640户7039人,贫困发生率13.5%,闽宁镇6个村被列为贫困村。截至2017年底,全镇建档立卡户实现脱贫退出1531户6553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9%,6个贫困村全部符合贫困村脱贫出列条件,2017年6个村村集体收入达到233万元。

  生产总值5.7亿元 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发展才是硬道理。

  在移民搬迁之初,闽宁镇主要开展以传统种养业为主的小农生产,基本保障了贫困群众的吃饭穿衣问题。

上图为闽宁镇建设初期群众在进行农田基础建设;下图为现在的立兰葡萄种植基地

  1996年5月,在中央“两个大局”战略指引下,福建与宁夏建立扶贫协作对口帮扶关系,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亲自担任福建对口帮扶宁夏领导小组组长,拉开了闽宁对口帮扶协作的序幕。1997年4月,习近平同志专门到闽宁镇访贫问苦、视察调研,看到这里开发建设的美好前景,提出“两年建成、三年解决温饱、五年脱贫”的发展目标。

  从此,闽宁镇开始大规模地兴修水利、整理土地、引黄入滩,开启培育发展特色产业的道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闽宁镇驶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一批水电路基础设施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成投用,菌草、黄牛、葡萄、劳务四大产业初具规模,建成闽宁扶贫产业园、闽宁产业城两大园区,形成了“特色种植、特色养殖、光伏产业、旅游产业、劳务产业”五大主导产业格局,为移民群众致富奔小康创造源头活水。

  截至2017年底,闽宁镇注册各类农产品商标48个,培育宁夏著名商标2个(览翠、晓鸣)、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中粮长城酒庄、德龙酒庄、壹泰牧业、晓鸣禽业、青禾农牧),全镇生产总值达到5.7亿元,实现了由最初的传统种植到现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上图为闽宁镇建设初期农民用黄土垒成的羊圈;下图为现在的万亩奶牛园内景

  闽宁镇因扶贫而生,为脱贫而建,自诞生之日起,血脉基因里就植入脱贫致富的希望。闽宁镇从无到有、从穷到富,见证了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的巨大成就,探索出了易地搬迁扶贫的新路子,成为中国特色开发式扶贫的一大创举和成功典范。(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冯国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