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领导干部提拔使用

廉政教育知识测试是"硬指标"

来源 | 吉林省纪委 2013-12-21 06:13

  “测试成绩作为领导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成绩合格,按规定程序任用,成绩不合格,暂缓提拔任用……”近年来,吉林省强化领导干部党纪法规的学习,把廉政教育知识测试与领导干部提拔使用工作有机结合,使廉政教育的“软指标”变成了“硬指标”。

以考促廉——吉林省扎实开展廉政教育知识测试

吉林省纪委常委会议专题研究廉政教育知识测试工作

 

吉林省纪委全会部署开展廉政教育知识测试工作

 吉林省纪委向中央纪委调研检查组汇报开展廉政教育知识测试工作情况

  都是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必须掌握的最基础、最根本、最重要的知识

  统筹谋划精心设计。2009年初,按照中央纪委“要把反腐倡廉教育列入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同领导干部培养、选拔、管理、使用结合起来”的要求,吉林省纪委认真谋划设计,在广泛调研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会同省委组织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对县处级领导干部进行廉政教育知识测试的意见》,在全省部署开展了廉政教育知识测试工作,以此加强反腐倡廉教育针对性、有效性,强化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学习、掌握廉政法规知识,切实提高廉洁自律意识。

  科学选定测试内容。省纪委与省委组织部共同编写了《党员干部廉政教育知识测试大纲》,抽调相关部门和人员编制测试题,重点围绕干部履行职责应知应会内容,建立了1300多道测试题的题库。题型分为判断、单选和多选题,试题内容包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央、中央纪委、省委、省纪委关于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部署精神,重要的党纪条规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案例辨析等,都是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必须掌握的最基础、最根本、最重要的知识。同时,随着形势任务的发展,及时更新测试题库,每年更新率约为30%。

  严格运用测试结果。吉林省将测试成绩与领导干部提拔任用紧密挂钩,作为领导干部提拔任用的一个重要依据。测试成绩由省纪委和省委组织部分别备案,对测试成绩合格者,按规定程序提拔任用;对未参加测试或者测试成绩不合格者在一定时间内安排补测,合格者予以提拔任用。截至目前,全省已有80余名正、副县处级领导干部因未参加测试或测试成绩不合格而被暂缓提拔任用。

廉政教育知识测试现场

廉政教育知识测试现场

  20余万名领导干部参加测试 成绩合格率达95%

  科学设定测试方法。为确保廉政教育知识测试公平、公正,杜绝人为因素干扰,有效防止替考、抄袭等作弊行为发生,吉林省纪委会同长春工业大学自主研发测试系统,从人员报名、信息录入、考试登录、试题选定、成绩评定等环节实行全程微机化管理。测试采取计算机单人单机闭卷答题的方式进行。成绩按百分制评定,80分以上(含80分)为合格。测试系统做到“三个唯一”。一是唯一进入。被测试人员身份证号是登录系统的惟一通行证,测试过程中,被测试人员的照片一直显示在电脑屏幕的右上角,防止替考、陪考、串考等现象发生。二是唯一试题。开始测试后,系统在题库中随机生成100道测试题,相同测试时间、地点,参加测试人员生成的试题各不相同,避免相互抄袭等现象发生。三是唯一结果。答题完毕后,微机直接显示测试结果,同时按流水号打印测试成绩单,相关人员签字生效。成绩单有防伪标识和水印条形编码,具有唯一性,杜绝了涂改、伪造成绩单等问题发生。测试结束后,测试成绩全省通报。

  分级实施测试工作。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分级组织实施测试工作。省纪委负责正县处级领导干部测试,各市(州)纪委负责副县处级领导干部测试,各县(市、区)纪委负责科级领导干部测试。对各地各部门组织实施的测试,省纪委派工作组全程监督保障。2009年和2011年吉林省开展了2次集中普测,每年8月份省纪委都要对新提拔的、上年度未参加测试的以及测试成绩不合格的领导干部集中进行补测。2009年以来,全省共组织廉政教育知识测试4200多场(次),有20余万名领导干部参加了测试。其中,正县处级领导干部1.5万人(次),副县处级领导干部6.6万人(次),科级领导干部15万人(次),测试成绩合格率达95%,得到了各方面广泛好评。

  精心组织严肃纪律。为严肃考试纪律,切实保证测试公平、公正有序开展,吉林省纪委、吉林省委组织部对测试工作实行全程监督检查。设立的测试考点,都配有摄像头,考试期间对考场实施全程监控。每个考场设巡考员、监考员和工作人员,严格对测试人员进行监督检查。发现考务人员有失职或泄密等行为的,马上调换;测试人员有抄袭、讨论、交流考试答案等行为的,取消考试成绩立即清除出场。对情节严重者还要追究其相关责任,并在全省通报批评。截至目前,全省共有23人因违反考务考场纪律受到了处理。

吉林省纪委会同省委组织部制定下发测试意见,省纪委编印《吉林省廉政教育知识测试题》题集 

  完善定期“考廉”、任前“话廉”、任后“述廉”制度链

  开展廉政教育知识测试,进一步增强了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抓好廉政教育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吉林省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高度重视,将廉政教育知识测试工作纳入重要议程重点安排,以开展测试工作为契机,加大策划力度,努力拓宽学习教育渠道,积极创建学习教育载体,扎实推进反腐倡廉教育深入开展。省纪委在“浪淘沙网站”建立在线模拟测试系统,供测试人员模拟练习;每年将更新后的测试题及时刊登在主办的《浪淘沙》丛书、上传到“浪淘沙网站”上,供党员干部学习参考。各级报纸、电台、电视台和网站等主流新闻媒体开辟专题、专栏和学习论坛,宣传廉政法规知识,刊登优秀学习体会文章,供党员干部学习借鉴。许多单位和部门召开专题会议或下发文件作出具体部署,一些单位和部门还主动拓展测试范围,将领导干部测试向一般干部测试延伸,扩大廉政教育受众面。部分地区还通过举办廉政教育知识大奖赛、大讲堂、辩论会等,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廉政教育知识热情。

  开展廉政教育知识测试,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党员干部廉洁从政意识。实行测试“考廉”,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学习廉政教育知识的紧迫性和主动性明显增强。广大党员干部变压力为动力,把更多的时间放到学习上,实现了从“要我学”、“应付学”到“我要学”、“自觉学”的转变。大家普遍反映,以往对公务接待标准、重大事项报告等党纪条规把握得不是很准确,弄不好就会“闯红灯”。通过测试,促进了学习,受到了教育,能准确掌握党纪条规等各项纪律要求,厘清了“临界点”,牢记了“高压线”,增强了廉洁从政意识,有效避免了在无知中犯错误的现象。

  开展廉政教育知识测试,进一步完善了反腐倡廉教育长效机制。积极探索加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反腐倡廉教育的新途径,创新开展廉政教育知识测试,建立健全有关制度机制,实现了测试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常态化。如,《测试大纲》、《测试意见》和《开展反腐倡廉谈话教育意见》等一系列制度规定出台和实施,把廉政教育贯穿到干部培养、选拔、管理、使用的全过程,与领导干部任前谈话、述职述廉等制度衔接,形成了定期“考廉”、任前“话廉”、任后“述廉”的制度链,填补了廉政教育制度的空白,进一步巩固了教育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基础性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