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陈瑶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现场聆听报告让朱兰备受鼓舞。这位来自基层一线的社区医生,17年来,无论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全年无休地在社区穿梭,只为守护居民的健康。
当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已成为上海医改的一张名片。朱兰,则为这张名片添上了生动注脚。加入徐汇区斜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队伍后,她成了1700多位签约居民的医生朋友和健康顾问。有多少高血压患者、有多少糖尿病患者,谁的病情稳定、谁需要进一步治疗,她都得心中有数。
成为家庭医生,朱兰迈出了从医院专科医生到社区全科医生的重要转型。“专科医生于患者就像是在河流下游救助落水者上岸,而全科医生更多是从源头防止落水。”
“作为家庭医生,就是要前移‘关口’,当好居民健康的‘守门人’。”一次在为一位阿姨进行健康评估时,根据初步诊断,朱兰建议她做进一步详细检查,结果诊断为直肠癌。所幸发现及时,这位阿姨及时接受了手术,术后恢复很快,朱兰也在她出院后每天上门换药,进行康复指导。
“报告多次提到‘健康’,还提到‘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和社区’。”这些让长期从事家庭医生工作的朱兰感同身受,“全科医生承担着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让居民不生病、晚生病、生小病、生病后能早康复的重要使命。随着健康服务能力的提升、健康服务内涵的完善,未来基层卫生服务将向‘全专结合、医防融合’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目标不断迈进。”
健康中国的蓝图愿景,也让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总医院副院长罗秀贞感到振奋。“报告部署了健康中国建设举措,加强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也是接下来工作重点。”
从2012年开始的“三医联动”公立医院改革,理顺了三明市“三医”体制,解决了当地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但受制于医疗服务能力,大病重病很难在家门口就看得好,这也成为三明落实健康中国的又一着力点。
近年来,致力于提升基层诊疗服务能力,沙县区总医院进行了诸多尝试。在总院分级诊疗制度基础上,新建了胸痛中心和脑卒中中心。“两个中心建设辐射全区各级公立医疗机构,通过加强分院医生培训、优化救治流程、提升检查能力等工作,病人能够实现早发现、早治疗、少后遗症。”罗秀贞介绍,立足于未病预防,中心一方面加大疾病预防宣传,定期组织宣传、义诊进社区进小区,另一方面通过总医院专家下乡帮扶、在线诊疗支撑、系统培训,促进基层诊疗能力的提升。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持续改善医疗服务,是公立医院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抓手。”罗秀贞说,未来,医院将在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上持续发力,进一步落实“做到大病不出省,一般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为人民健康提供可靠保障”的要求,努力实现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的目标。同时,切实履行全区健康管护主体责任,做好群众的健康和疾病管理,为群众“撑起一把健康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