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2016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之声

机遇大于挑战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发布时间:2016-03-12 07:26

机遇大于挑战——全国政协委员谈提振经济发展信心

  今年,我国的经济面临怎样的形势?企业在调整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中怎样发挥积极作用?3月11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举行记者会,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原董事长傅成玉等5位企业家委员围绕“提振经济发展信心”这一主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今年的形势比较严峻,但我们的发展趋势正在向好。”傅成玉在接受采访时,对未来充满信心。

  傅成玉从6个方面阐释了这份信心: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对经济发展的形势是有准备的,是有积极应对举措的;二是调结构、转方式已经出现了令人鼓舞的积极变化;三是就业形势非常好;四是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增长速度超过了经济发展的速度;五是发展质量正在提升;六是我们应对困难的能力大大提高。

  民营企业如何树立发展信心,这是记者非常关心的一个话题。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亿达集团董事局主席、大连软件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荫环认为,作为企业必须选择转型升级求发展,这可以说是唯一的出路。

  “一要推动创新发展,通过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向市场要效益;二要推动协调发展,主动将企业发展与社会发展融为一体,并在社会发展中获取新的动力;三要推动绿色发展,加强资源和能源的高效利用,积极发展绿色、循环、低碳产业;四要推动开放发展,积极融入‘一带一路’的建设中,在国际市场上经风雨、见世面;五要推动共享发展,遵纪守法,关爱员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积极从事公益慈善事业。”孙荫环说。

  关于新常态下,非公经济发展的空间和机遇在哪里,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亿利资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文彪表示,目前非公经济确实面临经济下行压力的一些挑战,但机遇大于挑战。

  “一方面,大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对我们非常利好,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非公经济的重要讲话,为我们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另一方面,新常态下的转方式、调结构给我们非公经济,包括中国经济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王文彪说。

  在谈到服务业时,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特别提到了生产性服务业。

  “生产性服务业是一片蓝海,是一个巨大的蛋糕,更是我们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徐冠巨表示,如果我们国家的生产性服务业提升10个百分点,我国经济就有12万亿元的增长空间,由此可以带来2500万人的就业。

  当前,社会上有这样一种论断,就是中国经济可能会面临“硬着陆”和通缩的风险。对此,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中国泛海控股集团董事长卢志强表示,所谓“硬着陆”指的是经济大起大落,这显然不符合中国经济当下和未来发展趋势;至于通缩,这个也不成立。

  “当前中国经济呈现市场变化多、困难多、机会多这‘三多’的特征。”卢志强表示,如何看待中国经济,关键是站在什么角度,以什么心态去看待,如果你充满信心,就会从中更多地看到机会,相反就更多地看到困难。(记者 张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