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工作关系,好长时间没回家了。爸妈听说我这次放假能携妻带子回去,可是高兴坏了,高铁上不停发微信问小孙子回去想吃什么。小家伙倒也乖巧,说只要是爷爷奶奶做的都爱吃。二老遂开心地报起了菜名,可乐鸡翅?炝炒土豆丝?五香牛肉?吃货模式就此开启。
回到家各自有分工,老爸带孙子去公园及超市“扫货”,老妈和媳妇在家择菜和面,我负责抡起双刀左右开弓来剁馅。不一会就准备停当了。
老妈看见满头大汗跑回家的小孙子说,去洗个澡吧,清清爽爽的。我说好啊,便把儿子往卫生间里推。老妈说,不在家洗,去易园。看着我疑惑的样子,老妈又说,就是原来小区北边那家洗浴中心啊。我说是那家金碧辉煌豪车云集、往来无白丁的洗浴中心?老妈说对啊。
印象中那个洗浴中心可不是一般去处啊,门口左右两座罗马骑士雕像显示着国际范,停车场一排排的高级轿车透露着尊贵劲,可车上下来的左拥右抱、吞云吐雾、酒气熏天,却又真是令人蹙眉反胃。
记忆中小时候还去过县城的公共浴室,九十年代初到京城读书时也体验过几回老北京澡堂子文化,对传说中的“澡腻子”还有些许印象。后来单位和家里有了浴室,加上街边各式花红柳绿的洗浴中心陆续增加许多“特色服务”,洗个澡要成百上千,硬是把平常的一个洗澡堂子,生生整成了“高消费特殊场所”,除了游泳池,就再也没踏入过此类去处。另外,因为工作的原因,看到和听到许多的堕落忏悔常源于此处,故内心本能对洗浴中心就有些排斥,不敢说全是藏污纳垢处,至少也是有种油腻腻脏乎乎的感觉。
怎么去那地方?我问老妈。
老妈说,那里大变样了,不再是大老板们乱七八糟的地方了。这几年总书记抓的八项规定,让以前那种公款大款请客洗澡的生意没得做了。一年多前,这里改造了一下,面向老百姓了。洗一次才二十元,搓背另加十元。到咱家小区打广告,办卡还打折呢,天气冷了,这里洗比在家暖和多了。我就办了张卡,预存了一千元,这一年多,还没花完嘞。
听后我觉得这不正是一个微调研机会嘛,呵呵。遂全体出动,去往易园洗浴中心。停车场没了奔驰宝马,多是宝来大众富康等寻常百姓家轿车,另一边还是一水儿的花花绿绿电动车和自行车。进得大门,不见往日乌烟瘴气,却是窗明几亮,基本上都是一家一家扶老携幼来的。还真是没有想到啊。
儿子怕烫,自个儿在淋浴区玩水。我陪老爸在大池子里泡了一会,头上开始出汗。老爸说走搓搓去。小家伙也蹦蹦跳跳来凑热闹,被搓澡师傅“蹂躏”得呲牙咧嘴。
在与搓澡师傅聊天中得知,市内此类洗浴中心有十好几个,都改成平民化了,人气却都比以前旺多了。以前来洗澡的都是大老板请一些领导干部吃饭喝酒洗澡一条龙,动辄好几百上千元的浴资,没几个自己掏钱来的,一天搓不了几个人,搓背挣不到钱。现在不一样了,老板干部来得少,大家伙儿倒是都来了,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这来泡澡了。尤其是冬天,春节前,得排队,搓背收入比此前翻了好几番,仅仅过年几天长假就能挣小一千多呢。
看着有在池子里得意洋洋的,有边淋浴边刷牙边哼唱小调的,有不顾满头冒汗还继续往桑拿炉里浇水的,还有几个调皮小子在拿着淋浴喷头打水仗,真是一片欢乐祥和啊。
我不禁想起总书记讲的一句话,“我们不舒服一点、不自在一点,老百姓的舒适度就好一点、满意度就高一点,对我们的感觉就好一点”,说得不就是这个理嘛。(春雨润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