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李鹃
国家统计局辽宁调查总队一级巡视员赵贵军违反过紧日子要求挥霍浪费公款;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县人大常委会原党组书记、主任朵海生以考察学习为名组织公款旅游……近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开通报十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从通报内容看,一些党员干部对过紧日子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到位,公款享乐奢靡现象仍未绝迹,值得关注和警惕。
厉行勤俭节约是中央八项规定的重要方面。严肃查处违规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公款旅游等问题,严控政府楼堂馆所建设,大幅压减“三公”经费支出和非急需非刚性支出……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各地各部门控制公务消费、反对铺张浪费,自觉把过紧日子作为常态化要求。
党中央反复强调党政机关要带头过紧日子,这不是权宜之计、一时之需,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原则。前不久,中央部门集中公开2025年预算,多部门“三公”经费预算持续压减,体现了精打细算、节用裕民,自觉过紧日子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吃不穷、穿不穷,计划不到一世穷。无论什么时候,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都不能丢。
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工作报告要求,聚焦违规建设、奢华装修楼堂馆所,以调研考察、教育培训、党建活动名义公款旅游等顶风违纪问题,强化监督、专项治理,推动过紧日子成为党政机关常态。这明确了着力点和落脚点所在,也体现了鲜明的问题导向,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
比如,违规建设、奢华装修楼堂馆所现象依然存在。早在2013年7月,中办、国办就印发了《关于党政机关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和清理办公用房的通知》。但仍有一些地方在楼堂馆所建设上搞攀比、讲排场、比阔气,前不久,河南省开封市杞县五里河镇通过国有企业垫付资金建设楼堂馆所新增隐性债务953.1万元、云南省昆明市富民县通过所属国有企业筹集资金建设楼堂馆所新增隐性债务1.69亿元等问题被公开通报。还有一些地方给楼堂馆所穿上“马甲”,打着加强党建的旗号,违规建设、豪华装修党校、党群服务中心、党建主题公园等。
再如,以调研考察、教育培训、党建活动名义公款旅游屡有发生。有的“顺道游”,在调研考察中安排大量与主题无关的参观活动;有的“借壳游”,以考察调研、现场教学等名义游山玩水;有的“搭车游”,擅自改变公务活动路线、行程或延长公务出差时间,并虚报住宿费、差旅费。
从各地查处和通报的违纪违法案例看,作风建设高压态势下,仍有一些党员干部觉得公家的钱“好花”,顶风违纪挥霍公帑。这其中有的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祟,政绩观存在偏差,有的则是为了满足一己私欲、贪图个人享受。无论出于怎样的动因,都损害党群干群关系,人民群众十分反感,也和过紧日子的要求背道而驰。从这个意义上讲,纠治公款享乐奢靡问题,不只是经济账,也是关系人心向背的政治账。
对违反过紧日子要求的公款享乐奢靡问题必须露头就打、一严到底,把宝贵资金用在刀刃上,用在为民办实事、解难题上。坚决揪住伸向公款的任性之手,既要借力干部群众的“雪亮”眼睛,充分运用大数据、信息化手段,提升发现问题精准度,又要以规范“三公”经费管理为切入点,织密制度“防护网”,持续巩固深化治理成果。多管齐下、多措并举,推动各地区各单位把过紧日子的要求真正融入日常、做在经常。
对于党员干部而言,在严守底线、公私分明的同时,要自觉树牢过紧日子的思想。公私之间应如楚河汉界,泾渭分明。能否分清公与私的界限、经受公与私的考验,体现党性强弱,彰显价值追求。身为党员干部,当有“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的操守,不用公款中饱私囊、满足私欲,不以“花公家钱不心疼”的心态肆意挥霍浪费。要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契机,涤荡思想之尘、作风之弊、行为之垢,牢固树立“公款姓公”的意识,弄明白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凡事出于公心、践行勤俭节约,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