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文化 > 人物

爱如榕树 荫庇学子

——追记福建省福州市群众路小学校长吕榕麟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发布时间:2013-10-31 08:00

表彰会上,吕榕麟校长为孩子们送上节日礼物。

  吕榕麟生前是福建省福州市群众路小学校长、校党总支书记。在执教的30年间,吕榕麟孜孜不倦追逐心中的教育梦想,用毕生心血和生命,诠释了什么是“梦想、爱、担当”。

  2012年12月4日3时许,一辆救护车穿过苍茫的夜色,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疾驰而出。

  车内,吕榕麟已在弥留之际,家人遵照他的心愿在最后时刻将其送回家中。途经群众路小学,妻子林爱秀示意司机把车停下,在他耳边轻轻呼唤:“榕麟,学校到了。”

  陷入昏迷的吕榕麟此时已无力睁眼,眼角却流下两行清泪。

  3时50分,吕榕麟在家中去世。再过5天,就是他49岁生日。

  吕榕麟的一生,无私奉献于教育。他1983年师范毕业后从教,1993年任福州师范一附小副校长,2000年3月任福州群众路小学校长。从教30年间,他曾获全国一级星星火炬奖章、福建省新长征突击手、福建省中小学优秀校长、福州市第三届十佳校长、福州市首届优秀人才奖等多项荣誉。今年3月,福州市委追授他为“福州市优秀共产党员”。

  “名中有‘榕’,人如其名,具备独木成林、荫庇众生的榕树精神。”群众路小学一位老教师这样评价吕榕麟。在群众路小学的近13年里,吕榕麟致力学生素质的多元培养,倾力青年教师的锻炼成长,潜心教育教学的管理钻研,带领这所新校,跻身全国和谐校园、省级示范小学。

  根植厚土,教书育人

  犹如榕树把根系深深植入泥土汲取养分,吕榕麟一生如饥似渴地学习,并致力于学以致用。

  前期是“学习型校长”,后期为“教育家型校长”,是吕榕麟在教育界获得的两个重要评价。他的办公桌上,整整齐齐摆放着几十本学习笔记和听课记录;他办公室的大书柜永远向所有老师开放,欢迎借阅;每次出差,人还没回到学校,为老师们购买的厚厚一包裹书籍就会先寄到学校。

  在他的发起和主持下,群众路小学至今已举办十二届青年教师学习会,成为该校的一项优良传统。学习,在群众路小学教师中蔚然成风。

  吕榕麟奉行“教学质量是命脉”。他30年如一日,把登台授课、学科研究作为最幸福的事业追求,每年平均授课量近百课时。他从教之初担任音乐、思想品德课老师,后还担任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研究分会副会长、福建省学校德育研究与指导中心专家组成员,曾主持国家“十五”、“十一五”德育课题研究,并获广泛赞誉。

  根据美国教育家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吕榕麟首创了学生多元智能评价体系,一改以往评先中只有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这些综合性表彰的状况;他制定的学生阶段成长表彰方案,设置“语言之星”、“运动之星”、“书法之星”、“关爱之星”等单项荣誉,为更多的孩子提供肯定自我的机会,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均衡发展。

  1985年建校至今,群众路小学已先后培养出4名“福建省小科学家”、9名少儿电视台小主持、3名少儿小作家等。

  一位学生家长回忆吕榕麟对自己孩子耐心而科学的教育时,动情地说:“吕校长是陶行知先生‘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孩子’理念的成功实践者,对所有的孩子不抛弃、不放弃,我和我的家人永远也忘不了他!”

  独木成林,精致治校

  在群众路小学,老师们都饱含钦佩和信任地称吕榕麟为“老大”。这位身材高大的山东汉子,如一棵独木成林的大榕树,从师资培养、制度建设、基础设施等软硬件方面细处着手,精致治校。他说:“可能有一天,一纸调令就把我调走了。那时,作为曾经的校长,我能给群众路小学留下什么呢?几栋漂亮的教学楼?还是装备一新的教学设施?我想,最重要的是,留下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

  2000年,吕榕麟调任群众路小学校长。当许多人纷纷祝贺他时,他已在寻找学校和全国最好学校之间的差距。他把教师队伍的培养,作为群众路小学发展的“秘密武器”,在学校成立了“青年教师导师班”、“青年教师工作坊”,为每个教师量身定做个人成长计划,对青年教师实施“三年成熟、五年成才”的“汤圆计划”和“从明星到名师”的“滚雪球计划”。群众路小学先后有38人获全国教育教学比赛一等奖,49人次获省级大奖,从原来默默无闻一跃成为声名鹊起的重点校。

  2002年夏季的一天,放学时一场大雨倾盆而下,淋雨的学生四处乱跑,接孩子的家长焦急寻找,原本就拥挤的校门口秩序更乱了。这一幕让吕榕麟惴惴不安,第二天他就召集行政班子开会,经过充分讨论,拟出一份“天气突变学生放学路队护送预案”并进一步细化。这份预案的实施,不仅保证了教学秩序,确保了学生的安全,也解决了家长的担忧,受到各方好评。

  “天气突变学生放学路队护送预案”只是群众路小学多年来形成的100多项管理制度中的一项。2008年,群众路小学的《制度建设与管理实务》由海风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科学合理地规定学校各级行政管理部门、教学部门和有关教职员工的权力和责任,涉及学校目标管理、岗位职责、专业发展、教学常规、学生常规、学生评价、窗口建设、政勤服务、后勤保障、校园安全等方方面面,细致到学生作业如何规范批改、特殊体质的学生要怎样管理等,为吕榕麟的“精致治校”管理理念,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障。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是吕榕麟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始终坚持的管理理念。吕榕麟认为,好校长应该是制度的坚定推动者和执行者,能充分调动教职工去发现、思考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起寻求好的解决办法,并使之制度化、规范化。因此,在学校管理中,他对校级领导放权,给他们拓展能力的天地;在统一决策和部署下,对中层干部放手,给他们宽松的工作氛围;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下,给教师充分的教研、教改的空间。这些做法极大调动了学校各部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群众路小学呈现出生机勃勃、和谐共生的美好局面。

  走进群众路小学,环境优美,景色宜人。在学校建于上世纪80年代教学楼拆后重建的工作中,吕榕麟始终以总负责人的身份,全情投入。

  “一砖一瓦都会说话,一墙一壁都能育人”,是他坚持的教育环境建设理念。原来的教学楼门厅,是一个四面落白的空房间,他精心考虑每一处细节,把它变成高雅大方的钢琴“演奏厅”。一进门,展现在面前的就是一台优雅的钢琴,旁边“小小钢琴家”名录上写着当周演奏的学生名字。钢琴下方是流水潺潺的生态水池,另一侧墙上还悬挂着大幅木简的《弟子规》。国学教育、德育教育、学生展示,多个功能齐集于这一方小天地中,让人眼前一亮。

  2011年,整个暑假吕榕麟都在学校施工现场边设计边装修,边讨论边考察。新装修完的少先队队部室明快、大方,色彩既丰富又不花哨,成为学校少先队员活动的重要场所,更成为全市乃至全国少先队队部室设计布置的标杆。

  心系校园,忘我工作

  早在2006年的一次体检中,吕榕麟就被确诊罹患胆囊息肉。随后几年,他隐瞒病情坚持工作,直到2011年4月被组织发现、催促后,才去做手术摘除,但此时胆囊息肉已恶变为胆囊癌。

  尽管如此,做完胆囊摘除手术,刚刚清醒一些,吕榕麟就给郑德容老师打电话。“阿德,你今天无论如何要召集新老师开个会,强调师德问题……”原来,前一天一位刚参加工作的新老师与学生发生了一些不愉快,吕榕麟无意中听说后就一直挂念着。而在手术后第四天,他就“溜”回学校上班了。

  2011年8月以后,吕榕麟的病情开始恶化,行走困难,再也不能像先前那样时不时回单位。可他放不下工作,把病房变成了办公室。他强撑病体,在病床上用笔记本电脑收发邮件、批阅公文,召集学校老师开会研究部署工作。这些都是医生在查房时常见的场面。

  惦记图书馆建设的他,还多次让工作人员拍摄施工现场照片和录像,监督施工进度。发现不对劲的地方,他便找来设计师和施工工人,要求重新整改。有老师戏称,对自家装修的监督也不过如此。而在吕榕麟心里,他早把群众路小学当成了自己的第二个家。

  “这里是病房,不是办公室,你怎么能把病房当成办公室呢?”医生担心他的身体。

  “就一会儿时间。我这不是还挂着吊瓶吗?不碍事,不碍事!”

  “到了后来,我们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由着他去了。”吕榕麟的主治医师欧荣文说。

  2011年的最后一天,群众路小学按惯例举行一年一度的元旦营火联欢会。晚会开始时,看起来,场面还是那么热闹,舞蹈还是那么欢快,其实师生心里都空落落的,他们认为病中的吕榕麟不能像往年一样来一起过节了。

  突然,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舞台的一个角落。“是吕校长!”所有人都欢呼起来。吕榕麟还是笑容亲切,只是清瘦了许多;他还是第一个为师生送上新年祝福,只是声音嘶哑了些;还是第一个点燃营火,只是步履沉重了些……这一天,距离他做完第二次大手术还不到20天。

  在群众路小学,上学和放学时分的校门口,吕榕麟微笑着迎送师生的身影,是每个学生心里最美的一个画面。2012年9月1日,他再次出现在校门口,笑容满面地欢迎一年级新生。此时的他,已经过多次化疗,又带病工作了一个暑假。

  这,是他最后一次出现在群众路小学。

  吕榕麟放不下学校的每一件事。直到生命的最后几天,他依然牵挂着学校、牵挂着师生。

  他已经虚弱到没有力气写字。他请来一位老师,由他口述、老师代笔,写下了《致全体教师的一封信》,向老师们交代新领导班子的调整分工,交代学校的各项工作。

  当听到吕榕麟在信中叮嘱老师们要“劳逸结合”,祝愿大家身体健康、学校更加蓬勃发展时,老师们纷纷落下泪来。

  坚持党性,一心为公

  2012年12月8日。福州殡仪馆。送别吕榕麟的人悲恸不已……

  走进吕榕麟的办公室,迎门摆放的是一圈布艺沙发:普通软包加普通木质,谈不上高档,但布艺图案散发出来的是浓浓的文化气息。

  校办公室的同志介绍,那是吕校长用自己的工资津贴购买的。学校地处省会中心城区,寸土寸金,会议室有时不够用。为方便进行教学研究和召开中层以上干部会议,考虑再三,他添置了一张普通餐用圆桌、十几把靠背椅,看上去与室内环境很不和谐。总务处打算为其添置沙发,他一口回绝:“再用公款买沙发不仅增加开销,也有特殊化之嫌,自个儿掏。”后来财务人员反复向他催要购物发票报销,他压根儿就没当回事。“这是榕麟唯一值钱的遗物。”妻子说,“他总有干不完的活,总在我眼前忙来忙去,这样累了他好歇一歇,中午困了好在长条椅上躺一躺……再让它在办公室放一阵子吧,等过段时间腾房子,我和儿子把它搬回家。”

  吕榕麟还把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与广大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捆在一起抓,2005年校党总支带领各党支部、全体党员教师向家长、学生、廉政监督员公开承诺廉洁从教,不搞有偿补课、托管等,这一抓就是八年,学校风清气正。

  落地生根、生命如炬的顽强精神,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众志成城、合力支撑的团结精神,庇荫众生、厚德载物的奉献精神……吕榕麟,宛如一株郁郁葱葱的榕树,撑起了一方教育的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