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片区协作,仅一个月,我们就把富强村原支部书记袁某及相关人员涉嫌伪造签字违规报账案迅速查清查实,监督质效有效提升。”谈起片区协作监督的优势,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箭竹苗族乡纪委书记罗江宇说。
此前,该乡纪委接到群众举报,反映富强村“两委”涉嫌伪造签字报账的问题。因该案涉及人数多、案情复杂、相关书证获取难,仅靠乡纪委“单兵作战”难度大,箭竹苗族乡纪委申请片区协作,在古蔺县纪委监委第三协作区的统筹下,县纪委监委第四纪检监察室、驻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纪检监察组、箭竹苗族乡纪委各司其职、相互配合。最终,原村主任袁某等3人分别受到相应处分。
为破解基层监督力量薄弱、监督乏力等问题,泸州市纪委监委指导县(区)整合县(区)镇村三级监督力量,按照地域相近、职能相关、有利工作的原则,建立纪检监察协作区,推行“委领导+室组地”工作模式,每个协作区由1名县(区)纪委监委班子成员牵头调度,纪检监察室、派驻(出)机构、乡镇(街道)纪检纪检监察组织联合协作,将日常监督、信访举报、线索处置、审查调查等“打包入片”,实行连片管理、交叉监督。
“片区协作既整合了监督力量,又实现了优势互补,有助于解决基层监督力量、监督触角延伸不够等问题。”泸州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说。2022年以来,全市已建立乡镇(街道)纪检监察协作区33个,在协作片区指导下开展交叉监督732次,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1313个。
“每个乡镇权力运行的关键点和问题易发风险点不尽相同,通过片区划分,明确监督重点,实施交叉监督,能够有效提升基层监督质效。”合江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抹不开面”“拉不下脸”的监督困局,由协作区指导乡镇纪委联合相关办所业务骨干,抽调村纪检员共同参与,每月至少对2个村(社区)开展交叉监督检查。
不久前,合江县纪委监委第三协作区到望龙镇永定村开展交叉监督时,发现该村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濒临破产,严重影响村民发展经济积极性。第三协作区迅速与县级相关职能部门、望龙镇等单位沟通,推动困难化解。现如今,该联合社吸收长期固定就业群众85人,人均年增收2万余元,村集体年收益达40万元以上。
除精准发现问题线索外,提升片区协作整体作战能力也是关键。泸州市组织全市基层纪检监察干部认真学习《四川省乡镇纪检监察业务实操手册》《四川省乡镇纪检监察业务百问百答》,帮助协作区干部快速摸清方向、找到门路,逐步实现从外行到内行的转变。(四川省纪委监委 || 责任编辑 周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