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纪委监委把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监督的重要内容,紧盯基层小微权力,一体推进“三不腐”,下沉监督力量、精准靶向施策,推动完善治理体系,强化思想引领,持续助力乡村振兴。
精准监督,严格执纪,强化震慑“不敢腐”。明确目标任务。在对近三年办理的“三资”案件进行“回头看”的基础上,开展了覆盖全区各村的“三资”管理再监督再检查工作,多措并举厘清村集体家底。制定《关于开展农村“三资”管理领域专项监督检查的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时间安排、工作要求等内容,聚焦会计核算、资金管理、资产资源处置、经济合同管理、财务公开等5个方面,列出50项具体表现,建立清单,进行“对账式”监督检查。区镇联动亮剑。设置镇街自查摸排、区级督导检查和总结评估建章立制3个环节,梯次有序开展。在区级督导检查工作中,该区纪委监委成立了4个一线监督检查组,结合日常监督、信访举报、案件查办等情况,分析查找“三资”管理领域存在的风险隐患;由派驻纪检监察组深入农业农村局、审计局等职能部门,对“三资”管理领域权力运行、机制建设等情况进行全面清查,督促整改落实,堵住制度漏洞。强化贯通协同。建立“日收集、日报告、周研判”的工作机制,通过召开集体研讨会,督任务、提要求,根据发现问题性质、线索可查性、情节轻重等要素,对问题线索进行筛选、甄别和研判,并持续跟踪问效。针对“三资”管理领域问题线索,坚持优先处置、快查快办,今年以来已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0人。
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扎牢笼子“不能腐”。强化制度体系建设。该区纪委监委坚持问题导向,针对村集体“三资”领域中存在的各项风险隐患,对各镇街分管领导进行集体约谈,督促各村严格管理、规范处置。责成区农业农村局、审计局、经管总站等部门切实发挥职能作用,排查监管中易发、多发、突出的问题,迅速把监管漏点堵点转化为今后工作中防范的重点要点,扎紧制度笼子。在区纪委监委的督促指导下,各镇街针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专题调研,根据自身实际完善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规范议事程序和合同签订等“三资”管理办法;区农业农村局等部门逐一梳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环节,联合打造农村“三资”规范化管理模式,坚决堵住权力运行、机制建设等方面漏洞。强化监督队伍建设。持续加强基层监督队伍建设,明确监督的职责范围,重点针对“三资”管理、“三务”公开等进行监督、协助、教育帮扶,让监督有规可依、依规而行,形成“事前预审提前监督,事中实施跟踪监督,事后做好检查监督”的全程监督模式,推动健全完善权责明确、产权明晰、公开透明、运作规范、管理科学的长效机制,扎紧农村“钱袋子”,守牢集体“家底”。
标本兼治,筑牢防线,增强自觉“不想腐”。以案促改正风肃纪。持续开展针对农村“三资”规范管理的警示教育,进一步严明纪律,切实提高全体农村党员身份意识、纪律意识、法律意识,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基层延伸。将宣布处分决定作为一体推进“三不腐”机制建设的重要抓手,与以案说纪、以案促改专题教育同步开展,要求“三资”涉案村均召开全体党员大会,用身边“活教材”警示身边人,实现从处分决定“一张纸”到警示教育“一堂课”的延伸和深化。廉政宣讲扩面教育。进一步扩大警示教育覆盖面,选派业务骨干为全区农经人员集中作了3期关于农村“三资”领域廉政风险的专题宣讲,以近年来本地查办的“三资”领域典型案例为重点进行警示教育,引导农经干部引以为戒、警钟长鸣,增强不想腐的自觉性,推动“教育醒廉”走深走实,筑牢“不想腐”的思想堤坝。
“‘三农’工作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牟平区纪委监委以‘三资’领域为切入点,通过清单式筛查、室组地联动,同步做实‘末梢监督’与‘提级监督’,推动‘三资’规范化、法治化管理。”牟平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全区纪检监察系统将持续聚焦“三农”工作中存在的腐败和作风问题,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各项政策落地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山东省纪委监委 || 责任编辑 王小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