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革命纪念馆是一所近现代纪念性专题纪念馆,是嘉兴南湖中共一大会址的宣传、保护、管理机构,纪念馆现有藏品总数达到1万余件,有革命文物、珍贵文献、书画珍品等,具有一定的研究和珍藏价值。
一大代表董必武题诗
这件文物为1964年4月5日董必武重访嘉兴南湖时亲笔所题,质地为宣纸。内文为七绝诗,从右到左毛笔行书竖写:“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濛访旧踪。”为国家一级文物。
中国早期共产党人讨论民主观念的重要文献——1923年李守常(李大钊)著《平民主义》
李大钊的《平民主义》一文,1923年1月16日首先在《北大经济学会月刊》上发表,当时的署名为李守常。1923年1月,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一套《百科小丛书》,把《平民主义》列入第15种,仍署名李守常。李大钊的《平民主义》反映了中国早期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对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的广泛探讨。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李大钊的《平民主义》是我们了解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民主观念时,所要参考的重要文本。
五四运动时期少年中国学会的机关刊物——《少年中国》(创刊号)
《少年中国》月刊是“中国少年学会”的会刊。“中国少年学会”是“五四”时期一个著名的新文化团体,从1918年6月30日发起,1919年7月1日在北京成立。毛泽东、李大钊、邓中夏等均是会员。1919年7月15日,《少年中国》在北京正式创刊,为月刊,每年出12期为一卷。该刊为“五四”时期的大型综合性杂志,1924年5月《少年中国》停刊,共出4卷。《少年中国》是研究著名共产党人早期思想活动的重要资料,在宣传新文化新思潮方面具有重要地位。
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刊物之一——《新青年》创刊号
《新青年》是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原名《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在五四运动期间起到重要作用。自1915年9月15 日创刊号至1926年7月终刊共出9卷54号。由陈独秀在上海创立,群益书社发行。该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并且宣传倡导科学和新文学。
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结合的最初文本——《社会主义讨论集》
《社会主义讨论集》收录陈独秀、施存统、李达等文章,内容包括关于社会主义的讨论。
了解二十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思潮的重要文献——《浙江潮》
《浙江潮》创刊于1903年2月17日。月刊,共出12期,每期60余页。由中国留日学生浙江同乡会主办,设有社说、论说、学说、大势、记事、杂录、小说、文苑、谈丛、时评、专件、调查会稿、浙江文献录、图画等栏目。
解放战争时期谢振华将军使用过的布质作战地图
谢振华将军在解放战争时期使用过的地图,苏北军区司令部印制,料子是质地柔软的白布,比例尺为1∶50000,区域范围是苏北沭阳地区。
郭沫若题诗
郭沫若1964年5月题诗于南湖:“又披烟雨上楼台,革命风雷气象开,菱角无根随水活,一船换却旧三才”。
(文字整理: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刘芳源 资料提供:南湖革命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