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衬着白云,和风拂绿新芽。一夜间,昨日的漫天黄沙不再,天际开阔,北京的春天来了。
天气转好,一度“限流”的北京也重新张开了怀抱。今日0时起,国内低风险地区人员进京、环京地区通勤人员进京不再查验核酸证明,恢复进出北京市跨城出租车、网约车、顺风车业务。
随着国内疫情逐渐向好,结合本地实际,今天北京疫情防控常态化措施正式开始实施,这意味着在坚持“外防输入”基础上,生产生活秩序将有序恢复。
此次新规给本市居民生活带来哪些改变?例如,北京社区(村)不必要的物理隔离被拆除,进出不再检测体温;在落实举办方主体责任和做好常态化防控措施前提下,可以举办500人以下会议和1000人以下体育赛事;生活服务业企业恢复正常运营,允许组织开展促消费活动;商务楼宇、商超、酒店宾馆、餐馆、工厂、工地、各类门店等公共场所和办公楼宇,在严格落实防疫措施基础上,取消春节期间75%限流措施。但“限量、预约、错峰”要求还将继续落实,公园、景区、名胜古迹和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KTV、网吧等室内外文化娱乐场所按75%限流开放。
记者注意到,在优化防控措施、方便生产生活的同时,“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要求没有松动,继续坚持非必要不出境、国内中高风险地区人员限制进京和在京风险人员筛查管控措施;出入境团队旅游和“机票+酒店”业务暂不恢复,也不开展在京人员赴中高风险地区旅游和“机票+酒店”业务。
从去年5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我国防控工作转为常态化,到今年2月22日全国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清零,近10个月以来,尽管国内疫情曾在黑龙江、河北、北京等多地散发,但整体疫情防控形势平稳趋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稳步推进。
“离回到疫情前又近了一步”“春暖花开时,生产生活也开始逐渐回到原来的轨道”……首都疫情防控常态化措施的调整,让居民又有了新盼头,也带动一些行业领域的措施、目标调整。
对于中国民航业来说,今年仍将处于恢复增长期。记者从中国民航局3月例行新闻发布会获悉,民航局将继续统筹优化资源配置,积极推进行业稳健恢复,力争全年运输总规模恢复至疫情前80%以上,旅客运输量恢复至疫情前90%左右,货邮运输量与疫情前基本持平,努力实现航空企业减亏增盈。
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印发有关通知,对剧院等演出场所、上网服务场所、娱乐场所有序恢复经营,提出具体要求。
目前,全球疫情仍呈扩散蔓延态势,疫苗接种总体迟缓。针对当前疫情形势,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徐和建表示,北京将加强监测预警,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巩固多点触发监测预警机制,补齐农村地区防控短板,推进疫苗规范接种,尽早建立全市免疫屏障;强化应急处置,保持疫情防控指挥体系、工作机制和处置队伍常备不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陈瑶 文字 张寒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