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业务丛谈丨以大数据信息化提高监督穿透力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 2025-04-24 07:18

  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强调,提高监督穿透力,依靠大数据分析精准发现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线索,加强预警纠治。推动数字技术与纪检监察工作深度融合是适应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客观需要,是实现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实践中,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纪委监委坚持以数字化发展为牵引,积极运用信息化、大数据等新技术赋能监督执纪执法,提升正风肃纪反腐综合效能。

  在要素“集成化”上持续发力。纪检监察数字化建设是系统工程,只有实现各类数据要素集约集聚、嵌入融合,才能发挥最大效能。市纪委监委强化组织保障,将数字化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通过常委会会议、书记办公会等形式专题研究谋划,成立大数据监督办案保障中心,要求从部门层面上升到全局高度来部署推进,构建“常委会统一指挥、业务部门按需应用、信息化部门全程保障”的工作格局,做到全过程责任落实、全流程跟踪问效。强化机制保障,出台数字纪检监察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制定“审查调查+信息化”合成办案工作办法、监督办案信息员工作办法等制度规定,要求各部门狠抓制度执行,全方位把牢程序标准关、监督管理关、工作纪律关。强化科技保障,构建由数据研判中心+电子数据实验室+4个应用平台(信息化平台、大数据研判平台、谈话场所智能管理平台、涉案财务管理平台)为基础的技术保障体系,充分发挥电子数据比对分析作用,不断完善数字化反腐“工具箱”。

  在监督“精准化”上聚焦发力。打造“提出需求、充分论证、精准建模、快速核查”的数据监督模式,通过数据汇集、筛选运用、比对分析,切实将数据“聚起来”“用起来”,提高发现问题的精准度。“小切口”选题,着眼信息化平台全员会用、全面应用目标,转变常规监督思路,将模型创建的主动权交给业务部门,由业务部门结合监督工作重点提出数据建模需求,技术部门聚焦业务需求和监督规范挖潜应用场景,供需两端同向发力,紧盯权力运行关键环节,梳理归纳廉洁风险点和违规行权典型特征,分类创建监督模型。目前已经针对“四风”问题、医疗、惠农补贴补助、养老保险等11个监督领域风险特征和监督特性创建模型,发现问题线索666件,立案413件。“闭环式”转化,将“一领域一建模、一模型一导图、一清单一报告”的工作机制贯穿数据监督全过程,在打好数据“深井”基础上用好监督成果,精准提出纪检监察建议,督促完善制度、堵塞漏洞,形成完整监督闭环。

  在监督“智能化”上协同发力。当前,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发现、取证、定性难题,对反腐败斗争提出了新的挑战。市纪委监委积极探索的数字化办案模式,全力推动智能化管理、合成化作战、“一站式”监督办案。数据跑腿锁定“重点人”,改变原来线下干部跑腿人工查证分析等传统方式,针对问题线索指向,对平台相关信息进行数据深度穿透,快速锁定目标,厘清违纪违法行为脉络,通过“数审”结合等方式,确保线索移交、审查调查高质量高效率。技术支撑揭开“隐身衣”,运用不同场景监督模型和研判工具,对提取的海量数据进行多维度多层级分析,综合运用数据融合分析、穿透分析等方式,深挖细查资金流向,助力锁定重点领域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问题线索。(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监委主任 祝天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