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大学】改革开放40年中国社会发展观的变迁与深化(上篇)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2018-12-28 11:00

改革开放40年
中国社会发展观的变迁与深化

  主讲嘉宾:邴正 吉林大学常务副校长 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上篇

  发展、发展观和发展理论

  【导视】

  每天收入10元和100元,或每天收入1000元,你的生活质量就完全不一样

  农民打粮食一年循环一次(在东北),投入产出一年就周转一次,而工业呢?工业是按照月日来计算,还有比工业更快的是什么呢?

  什么是一个好的社会?什么叫社会进步?我们希望生活越来越“美好”,美好是什么?

  邴正:大家好,欢迎来到《大学》。今天由我来给大家讲授《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社会发展观的变迁与深化》。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了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公报,那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从此中国社会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时代。

  1978年的时候,我刚刚进入大学,只有21岁。

  【视频】

  我是77级考入吉大的,77级是个特殊的群体,1966年文化大革命,停止高考。到1977年,邓小平同志就决定恢复高考,在那年的11月就组织了全国的高考。这是10年来第一次恢复高考,所以我们的同学差距就非常大。我们班年龄最大的就是31岁入学,我当时是20岁,我比他小11岁。

  邴正:转眼40年过去了。40年来的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我来和同学们一起回溯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并探索40年来我们头脑当中的发展观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经济学角度看“发展”

  【视频资料】

  经历过短缺的人都有着共同的记忆,排队、凭票,当年中国人生活中最常见的景观。多种多样的票证里是每个家庭必须掰着手指头算计的生活,拿着票排着队,还经常买不着。

  邴正:发展是我们大家日常使用的一个概念,我们看一下经济学的发展概念。经济学讲到发展,它是指可以用数量来表示的经济增长过程。

  第一,它讲的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按人口平均实际福利增长的过程。人们的收入,是提高了还是下降了,这就叫经济增长或经济衰退。第二,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创新。第三,社会生活质量和投入产出效益的提高。

  我们国家这些年经济是在持续增长的,我们目前平均每年以6%到7%的速度在增长。经济的增长会引起社会生活质量的变化。

  我们大家每天收入10块钱,和每天收入100元或每天收入1000元,你的生活质量就完全不一样。如果你每天收入10元,那么你就是没有解决温饱,吃饭是不够的,所以你主要的精力就要为食物而奋斗;如果你每天收入100元,基本能解决温饱,小有剩余;如果你每天收入是1000元,想象一下,一个月是3万元的收入,那么你在闲暇时间就有各种可能性了。有人会去旅游,有人拿它交学费继续提高自己,有人直接就投资要让它赚更多的钱。随着经济收入的增长,社会生活质量就会发生变化。

  所以我们总结一下,什么是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是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持续高级化的创新过程或变化过程。

  那么具体来说,经济学家们一般用以下指数来作为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我们常见的是四个指标。

  国民生产总值,就是讲GDP,是一个社会创造的总价值的简称。哪些算到国民生产总值里,它是有一个发展变化过程。第三产业过去不直接创造产品,所以不计价值,后来发现它创造产品了,它创造了服务,服务有助于更多高质量的生产,于是就计算价值。

  物质生活质量指数简称PQST,人类发展指数简称HDI,购买力评价简称PPP。这几个指数是后来对GDP的偏正。

  生活质量指数还是根据人们的消费的指数计算的。人类发展指数主要是加上各种环境、人文。环境好不好?空气质量好不好?人们能不能喝到干净的水?还有社会治安、安全好不好?这些指数都要算在里面了,所以人类发展指数就突破了单纯的经济增长。

  社会学对“发展”的理解

  邴正:社会学的发展概念与经济学的又有所不同了,社会学的发展概念,是指能够产生社会进步的社会变迁过程。

  那我们就得看一看什么是社会进步,社会进步主要是三个标准。第一生产力水平提高。

  农业社会的生产方式为什么是落后于工业社会的呢?这就是用社会进步来评价。因为它是手工劳动,手工劳动效率太低。

  农民打粮食一年循环一次(在东北),投入产出一年就周转一次,而工业呢?工业是按照月日来计算,比方说一汽的生产线,每三五分钟一辆汽车,那么意味着隔几分钟它的资金就要周转一次。还有比工业更快的是什么呢?商业。还有比商业周转更快的金融、房地产。因此,农业社会产生效益的能力最弱,生产力水平落后,这样的社会就是落后的。

  第二个标准,社会关系改善。什么是一个好的社会?并不意味着财富多了的社会就是好的社会,财富多了如果分配不公,人们就会发生紧张,甚至是冲突。所以什么叫社会进步?光财富多还不行,分配财富的方式要科学、要合理。

  【视频资料】

  40年间,发展生产消除贫困的努力从未间断。一个民族不能少,一个地区不能少,一个人也不能少,今天精准扶贫战略,就是要啃下最后难啃的硬骨头。

  邴正:第三个标准就是社会的文明水平提高。一个社会就算你学会了怎么分配财富,还有一个问题。人们生活得怎么样?人用什么方式生活?用什么方式交往?

  原始社会人们力气大,有了分歧就打架。后来就发展为战争。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处理争端的方式从野蛮走向文明。

  我们希望生活越来越“美好”,美好是什么?不仅仅是物质财富非常丰富,更重要的是符合我们的价值观。因此你注意,社会学说的发展,就不仅仅是经济增长,它包括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狭义的社会生活,还有人和环境的关系,普遍的提高改善。

  现代化理论的发展观

  谈到发展问题,我们对发展的认识如果把它系统化,就是一种发展观。围绕着发展观是有很多理论的,对当代社会影响比较大的是现代化理论。现代化理论是研究农业社会如何向工业社会发展的理论,是对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的一个总结。

  现代化理论的主要代表是法国的迪尔凯姆。他提出来“社会团结理论”。他说两种团结,一种叫机械的团结,一种叫有机的团结。靠血缘关系的团结叫机械的团结,天然的。就是我们讲的“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这是松散的团结,所以农村的村庄规模不可能大。

  工业的城市为什么很大呢?因为它建立了现代的工厂,人和人之间不按照血缘关系来做了。利益关系就不同了,利益关系会把人群重新组合在一起,所以什么叫现代化社会?迪尔凯姆认为现代化社会就是一个有机团结的社会,由于工业的分工把人们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了。

  德国的韦伯也是社会学著名的理论创始人之一。他提出了“科层制理论”。他认为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权力结构不一样,传统社会的权力怎么来的呢?是世袭的。你看所有的封建社会都是血缘关系传递权力。

  他(韦伯)认为工业社会起来之后建立起了科层制。什么是科层制,就是分职权、分部门、分级别的有效管理,权力结构发生变化。是根据分工、根据一定法律程序确定权利的转移和继承,而不根据血缘了。

  后来美国的帕森斯提出来“结构功能主义”,还有英格尔斯提出来“人的现代化理论”。汇集到一起,我们把这些理论都叫做现代化理论。现代化理论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就提出了现代化的标准。

  第一,经济活动主要依赖于工业。用数量关系说,工业产值要超过总产值的50%,这个社会开始向现代社会迈进了。

  1949年的时候,中国的工农业总产值的比例,工业占25%,农业占75%,所以在这个意义上中国是个农业国。可是到1978年改革开放的时候,中国的工业产值占75%,农业产值只占25%了,这个时候中国叫做初步完成了工业化,奠定了改革开放、经济高速发展的一个基础。

  经过40年,今天中国的农业下降到8%以下,农村人口从改革开放初占人口的80%下降到今天42.5%,城市占57.5%。而劳动力结构,农业劳动力占全国劳动力的比例下降到25%左右。所以中国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的时代正在结束,已经进入了一个现代化的社会。

  第二,是城市化。不但工业化,人口要集中在城市。城市人口得超过50%,这个社会才能说进入现代化社会,发达国家城市人口都占80%以上,我们正在向这个方向转移。我们现在城市人口正好已经过半了,所以意味着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现代化社会了。

  第三,这种管理上科层制。不再是世袭权力,是通过一定的法律规则,分级别、分部门,有秩序地转移、运作权力。

  现代化理论的挑战

  后来人们发现现代化理论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它是一个经济增长论,认为发展就是增长过程。因此,后发展国家,也就是第三世界国家,应该重复发达国家的道路,通过工业化代替农业化,带来高速经济增长,最后进入现代化社会。

  第二个问题,现代化理论强调线性的发展观,它认为社会发展都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渐地进化的过程,它具有西方中心论的倾向。因此,现代化理论就遇到了挑战。

  【学生提问】

  学生:老师好!您怎么看待发展观念对普通人生活的影响?

  邴正:它的影响是两方面,一是影响普通人对自己生活的社会的一个基本判断。比方说,如果你完全脱离中国实际,简单照抄照搬西方模式,那跟当年我们简单照抄照搬“计划经济”的模式恐怕结果会是一样的,所以说它影响普通人对周围事物的判断,你得有个正确的道理。

  另外一个方面,(发展观)对我们大家如何把握机会、选择职业、选择发展有好处。一个健康的发展观会使你正确地看待环境,有助于你今后的人生成长。否则要么你就是一个盲目乐观的人,要么你就是一个愤世嫉俗的人,而这两种人在社会上都会碰壁的,这个“发展观”实际上和青年学生息息相关。

  【下集预告】

  后发展国家必须结合本国特点来实现现代化。

  第三世界国家要走自己的发展道路。

  中国的未来很辉煌,要靠我们创造。

 

  下篇 

  走向新时代的发展观

  【导视】 

      后发展国家必须结合本国特点来实现现代化;

      第三世界国家要走自己的发展道路;

      中国的未来很辉煌,我们应该是创造者。

  【正片】 

  邴正:大家好,欢迎来到大学。

  我们怎么看待改革开放的四十年?如果发展观不正确,你可能得出的结论和多数人的判断就会产生很大的差距。比方有人认为,现代化是谁搞的?发达国家搞的,人家怎么搞我们就怎么搞呗!

  可问题在于,绝大多数国家模仿西方,原原本本地按西方做的,成功的先例很少。特别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大国,没有。所以这就出现了一个现象,这些国家都学西方,但是为什么没有像西方那样,进入发达状态呢?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就崛起了后发展理论,批判现代化理论。后发展国家必须结合本国特点来实现现代化,而不是简单地模仿发达国家的现代化道路。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观的变迁

  革命的发展观 

  邴正: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观的变迁过程。经历了三个大阶段。第一个阶段叫革命的发展观。谁提出来的?毛泽东。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建立了人民政权,这是一个历史转折的标志。毛泽东认为只有人民才是世界历史的真正动力。这是关于革命的基本理论。这个理论提出,对中国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中国实现了社会主义革命,然后我们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

  我们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小到螺丝钉,大到人造卫星,我们都能自己生产制造。提高了科学技术水平。我们在1964年原子弹试验成功,在1969年发射了人造卫星,我们进入了太空时代、核时代。所以这样,中国在三大技术革命领域都在紧密追赶西方发达国家的步伐,最后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从经济上看,1949年中国的GDP总量是466亿元人民币;发展到1978年,到6284亿元人民币,排世界经济总量第七。

  这就是新中国的成就。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观的变迁

    改革的发展观 

  邴正:到了1978年,发生了什么变化呢?邓小平同志提出了改革的发展观,这是我们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二个发展观——改革的发展观。

  那改革的重点改什么?邓小平同志说:“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我们要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什么是市场经济呢?用价值规律调整资源配置,不用政府权力了。也就是供求关系,供大于求价格就下降,供不应求价格就上升。

  此前搞社会主义的没有搞市场经济,搞市场经济的也没有搞社会主义,所以这是个创举。

  改革的原则是什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因为发展是硬道理;然后两个基本点,一个基本点叫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核心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另一个基本点,坚持改革开放,那就是要搞市场经济。最大成就就是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978年中国排世界经济总量第七位。到2017年呢?中国的GDP总量排世界经济第二,绝对值相当于1978年的130倍。这40年中国社会保持了持续增长,而社会基本稳定。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观的变迁

    新时代的发展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系统阐述了我们新时代的发展观。发展的目标就是要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习近平同志进一步规划了我们的发展目标。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到2020年中国人均DGP超过10000美元,我们就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的任务;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注意,强国!

  可以说,从革命的发展观到改革的发展观,我们的目标是什么?实现现代化。现在提出了更高的目标,中国不但要实现现代化,要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那么,怎么保证实现这种新发展呢?要坚持新发展理念。习近平同志说,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是关键,还是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什么叫科学发展?我们又提出了五个新的发展理念。

  创新。我们用什么来推动新发展呢?创新。它就包括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观念创新。

  中国现在每年出口鞋150亿双,服装170亿件,我们承包了全世界的轻工业,所以叫“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我们还要发展成为中国创造。观念还要创新,我们讲的发展观就是观念怎么样。得用新的发展观引领我们的发展。

  协调,非均衡是推动发展的有效措施,但是它的底线是不能无节制的扩大社会差距。像我们城乡不协调、区域不协调,和收入分配不协调必须加以调控到合理的范围内,这就是政府和民间的重要职责。

  邴正:绿色,我们要环保;

  开放,我们搞“一带一路”就是要推动开放;

  共享,人民群众共享改革成果。

  这是我们坚持新的发展理念,这就是新时代的发展观。

  我引领大家从革命的发展观到改革的发展观,到新时代的发展观,回顾了40年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观的变迁和不断地深化,从中我们又得到启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这40年就证明了我们这个选择是正确的。这就是我们正确的发展观的选择和发展道路的选择。

  【提问环节】 

  学生:邴校长,您好!我想请问一下,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那么您对新时代的大学生有哪些寄语或者期待?

  邴正:我想第一句话叫“时不我待”。大家要把握好这个机遇,这就是我们的时代使命。我们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那么离这个目标就越来越近了,到那个时候同学们正好是盛年时期,大家都能看得到,所以要继续努力。

  第二个寄语就是“创造未来、共享美好”。中国的未来很辉煌,怎么能够享受到这种辉煌呢?我们应该是创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