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家规、家训追求的都是家庭之中向上的文明氛围,进而形成一种文明标准。这种氛围用现在的词汇来说,就是一种精神文明。
家庭在古代中国社会,是一个基本的单位。中国人认为,家庭应该有很好的秩序,应该树立很好的准则,这样能够对年轻一代做事、为人、处世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促使他们在走向社会后有行为的准则。现代社会的家庭跟以前不太一样,但是我们的孩子还是在家庭里成长,一个家庭中良好的家风、家规,对孩子成长的教化,对孩子品格的形成依旧起着重要作用。
自古以来,许许多多的家庭都像山西太谷曹家一样,制定家规家训,用精炼的语言文字表达深刻的哲理内涵。这样的家庭理想、做人的追求,会变成美好的箴言传播出去。普通老百姓靠什么理解和传承文化呢?很重要的载体就是代代相传的家规家训,比如“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家和万事兴”“书香传家久”。文化传播最重要的意义,就是它能影响一个民族的素质,并形成一种文明。所以,我们今天依然要注重树立良好的家风家训。不仅如此,家中长辈还要注意身体力行,这样才能给子女树立为人处世的典范,才能使家风家训代代相传。如果每个家庭都朝这个方向走,那我们的社会会往更加良性和健康的方面发展。
通读曹家的家规家训会发现,曹家之所以能在三百年中保持长盛不衰,靠的就是贤德、信义的家风。所谓“贤德”,就是非常美好的品德品行。所谓“义”,一是追求公平正义,二是做到济困扶危。这两个词汇,是曹家家规家训的本质、核心。(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画家、文化学者 冯骥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