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戒奢篇

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发布时间:2015-07-16 08:00

 

  志节篇

  “人无论读书与否,皆以志节定人品”

  十二、志节贵乎坚贞也。人无论读书与否,皆以志节定人品,苟守之不定,势将纵其情欲,任意所为,机械①变诈,利己损人,不堪述矣。即富贵胜人,学问足羡,奚足重耶!善相士者,原在人之志节上定评,不徒苟俗也。士先器识而后文艺,学者当三复斯言。

  注释

  ① 机械:巧诈,机巧。《淮南子·原道训》:“故机械之心,藏于胸中,则纯白不粹,神德不全。”高诱注:“机械,巧诈也。”

  释义

  志向和节操,最好是坚定地执守正道。人无论读书与否,都以志向和节操来确定人品格的高低。如果执守不坚定,势必会放纵自己的情欲,任意而为,性行巧诈,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损害他人,这些都不堪述说了。即使比别人富贵,学问也值得别人羡慕,没有志节,又有什么值得敬重呢!善于识才者,原本都是从志向和节操上来确定评判的,不苟同俗见。读书人应该先追求器量、见识,然后讲求文艺。做学问的人应该反复思考这句话。

  志行篇

  “若一味刻薄,必至损人”

  十三、志行不可刻薄也。祭先必致其丰洁①,置业毋容以勒掯②,人过不可以显扬,用财须审乎义理,厚有厚报,若一味刻薄,必至损人,可不畏哉。

  注释

  ① 丰洁:祭祀用品丰盛洁净。

  ② 勒掯(lēi kèn):勒索,强迫。

  释义

  志向和行为不可过分苛求。祭祀祖先的祭品一定要丰盛洁净。购置产业,不能以勒索、强迫的手段获取。人的过错不可以放大张扬,使用财物应该审察是不是合于义理。敦厚的人必有福报,如果一味地尖酸刻薄,一定会损害他人,这些怎可不畏忌呢。

  睦邻篇

  “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

  十四、邻里①不可不和也。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古有明训。凡兹同里,毋以小隙而构大怨,毋以微忿而结世仇。为父兄者,则训诫其子弟;为子弟者,则劝谏其父兄。庶几里有仁风,而乡邻多惠爱矣。

  注释

  ① 邻里:邻居、同乡人。古代以五家为邻、五邻为里。

  释义

  邻里之间不可不和谐相处。无论出门在外还是在家乡,都应互相友爱,共同御敌防灾,有大病时互相帮扶,这在古代是有明确训诫的。同乡邻里不要把小的隔阂构筑成大的仇怨,不要因为一些微小的忿恨而结下世怨大仇。为人父兄的,应该训导告诫自己的子女兄弟;做子女兄弟的,应该劝谏自己的父兄。如果能这样,乡里就会形成仁义之风,乡邻之间就会多互助互爱的行为。

  戒奢篇

  “《书》有《无逸》之篇,《礼》载谨省之典”

  十九、奢华游惰当惩①也。无常业,必至为非。凡人纵耳目之欲者,每不顾己之身家性命以赴之,将见富贵必失其富贵,贫贱益流为贫贱。故《书》有《无逸》之篇,《礼》载谨省之典,可不念哉!

  注释

  ① 惩:戒止。

  释义

  奢侈浮华、游荡懒惰是应当惩戒的。若无固有之业,必定会去做不该做的事情。凡是放纵自己耳目之欲、任性而为,每每不顾及自己的身家性命去满足一时之欲,将会使富贵的人失去已有的富贵,贫贱的人变得更加贫贱。因此《尚书》中有《无逸》这篇文章,《礼记》上也载有“慎”“省”的文句,怎可不反复思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