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采访札记:为什么是胡铨?

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发布时间:2015-06-21 19:30

  “立身忠孝门,传家清白规。但愿后世贤,努力勤撑持。”在吉安市青原区值夏中心小学里,稚嫩的童声一遍一遍诵读着胡铨家族的家训。

  孩子们诵读的家训,已流传了近千年。南宋爱国名臣胡铨就是撰写家训的作者。近千年来,胡铨撰写的家训和胡铨祖先定下的“家规十条”,一直随着胡铨家族代代相传。

  走进位于值夏镇的胡铨古墓广场,想着应该写点什么呢?胡铨募兵护城、戊午上书、破冰退敌,单这三个故事就非常精彩了。但是,是什么让胡铨这样刚正不屈?他如何从一介书生成长为爱国名臣?胡铨给后世子孙又留下了什么?一时间头绪众多,却无从下手。

  回头一看,82岁高龄的胡铨32玄孙胡礼遴老师无论是坐着、还是站着,始终精神抖擞,毫无疲态。更让我称奇的是,他的手上一直攥着那本十多次重修的族谱。一天下来,这个族谱没有离开过他的手。

  “族谱里有什么?”面对我好奇的追问,胡老师说,非常重要的东西才能写进族谱。翻开族谱,一路看下来,“家规十条”和家训再次映入我的眼帘。

  “家规十条列诸谱次束心思也正风俗也。”“勉恪遵而力行之以无愧为忠孝之后。”通读《芗城胡氏家规十条》,“忠”的精神贯穿始终。“忠”是家规的灵魂。胡铨去世前,还写下一首律诗作为家训,告诫子孙后代要“立身忠孝门,传家清白规”。

  而胡铨的忠,是他从小就受到家规教育潜移默化养成的。从政为官后,胡铨依然践行家规,恪尽职守。

  翻看着家规,仿佛看见了幼小的胡铨如何刻苦攻读四书五经,仿佛看见了27岁的胡铨如何募集乡丁护城,仿佛看见了36岁的胡铨愤然上书斩秦桧,仿佛看见了23年流放生涯依然不能使胡铨的头颅低下,仿佛看见了62岁的他手拿铁镐击破坚冰指挥士兵奋勇杀敌,仿佛看见了年迈的胡铨归隐山林,开馆授徒,面对着胡氏子孙写下家训……

  “立身忠孝门,传家清白规。但愿后世贤,努力勤撑持。”青原区值夏小学的孩子们淳朴的面容、专心的神态,伴随诵读的童声一遍一遍在我的脑海里回荡。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连着党风、系着国风。在收集整理胡铨家族家规家训材料的过程中,这些沉淀在历史烟云中的家规家训,再次发出了力透纸背的力量。历史是最好的老师,鉴古至今,传承历史,我们文明才能得以延续。

(吉安市纪委常委、宣传部长 曹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