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永远活在我的心里
徐俊雅①
我同焦裕禄同志生活在一起已有十多年,他好像永远不知道啥叫“难”。记得我们才从地方转到工业上那会儿,那困难才大呢!他文化不高,从来没有见过机器,别人给他介绍情况,他啥也听不懂。图纸摆在面前,看花了眼也不明白。当时有人就说:“看,拉牛尾巴的人也来学工业!”可他不听这些,还是迎着困难干。在大连起重机厂实习的时候,他担任车间主任。他慢慢学会了看图纸,什么活也能干一些了。工人同志都喜欢他,说“老焦真行,钻劲儿大,是咱们的好主任!”
到兰考以后,他经常下乡,时常一去就是十多天。我们见面的机会比过去少了。有时我们在路上遇见,他总是朝我笑一笑,就匆匆忙忙骑车走了。
记得那是一九六三年的夏天,一连几天下大雨。他冒着猛雨下乡去了。好几天以后才回来。他对我说:“这雨下得真好。”我责怪他说:“一个兰考县都快淹完了,还好呢!”他说:“俊雅,不下这么大的雨,怎能知道它淹到啥程度?你挡不住老天下雨,今年受淹了;可当你查明了水情,知道了地势高低,就能制住老天,明年咱们就不叫它淹。”经过一年的苦干,一九六四年同样下了很多雨,受淹的地就大大减少了。
……
他时常对我说,作一个领导人,要处处以身作则,不要特殊化,要完完全全遵照党的政策办事。到兰考后,我们全家搬到县委机关住。院子里孩子很多,他们常常叫着闹着满院奔跑,有时就闯到办公室里,影响工作。县委就作出决定,让家属全部搬出机关。当时我不想搬,住在机关里上班近,用家具、打热水都方便。我想看一看,等别人搬了我再搬。老焦知道我的心思以后,就严肃地对我说:“你光图自己生活方便,就忘了对工作不方便。要是谁都看着别人,就一个也搬不走。我们应该第一个搬。”我们搬家以后,别的同志也一个个搬出了机关。
一九六二年冬天,领导上知道我家孩子多,过冬棉衣有问题,决定照顾我们三斤棉花。他一直不让我去买。我一再向他说,他都坚决地回答:“一个领导人,绝不能特殊。”
离我们家不远,有一个大坑塘,原来塘里有一些野鱼。老焦发现这个塘可以养鱼,就让人给放了几万尾鱼苗。他非常爱鱼,有时看到捕鱼队去打鱼,就跟同他们一起打鱼。有时他把鱼捞上来看看长多大了,再放回水里。有一天,渔场的同志用桶装了十多条活鱼到我家,说:“焦书记为这鱼塘没少操了心,这几条鱼让他尝尝鲜吧。”孩子们看到鱼喜欢得什么似的,二儿子跃进趴在桶边上捞鱼,直嚷:“俺要吃鱼,俺要吃鱼。”老焦知道后,对孩子们说:“这鱼是叔叔们劳动养大的,咱们不能要。”说罢,把鱼放在盆里,让大儿子国庆送还了渔场。
我们来兰考后,我哥哥嫂子不断对我说:“让你侄新太给老焦当个通讯员,不比用别人强吗?那孩子字写得好,算盘打得哗啦啦,当几年通讯员不就提升成干部啦!”我知道老焦的脾气,没敢提。可挡不住他们老是絮叨,有一次就向他提起这事。话还没说完,他就打断我说:“不中!现在农业上需要知识青年,那里的天地很广阔,让他在那里好好干。我是一个县委书记,我不能随便用人,带头违反国家的政策。”
在生活上,他从来不感到啥叫“苦”。我知道他有病,有时给他买点鱼肉,他不肯吃,总是说:“咱们的生活比起贫下中农已经好得多了。我过去也是受苦人出身,生活可不要浪费啊!”他的一条薄被子不知盖了多少年,轻轻一扯就是个窟窿。那双袜子,袜底袜筒补钉压补钉,还不肯买新的。有一次,我气得不给他补,他就拿起一块布自己补了起来。
老焦非常爱孩子,孩子们也爱他,一见他回家,总是扑过去,一个个往他身上爬。他就背上驮一个,怀里抱一个,胳膊上挎一个,高高兴兴进屋来,他给他们唱革命歌曲,讲革命故事。
可是他对孩子们的要求也很严格。有一次国庆要买本子,他先要看看旧本写完没有。买了东西剩一分钱也要向孩子要回来。他说:“应该教育孩子从小养成节约的习惯。”割麦的时候,他就带着孩子们下乡,参加劳动,让他们知道农民种粮食是多么辛苦。
……
(原载于《人民日报》)
【注释】
①徐俊雅:焦裕禄的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