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评丨揽明月 绘新篇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 2025-04-21 07:30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屈媛媛

  图为近日,在“九天揽月——中国探月工程20年”展览的“月壤探秘”展区,参观者观察展出的月球样品。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见习记者 屈媛媛 摄

  春和景明,观揽月史诗;星汉灿烂,绘航天新篇。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九天揽月——中国探月工程20年”展览正在面向公众展出。展览围绕工程历史背景、研制历程、主要成就、未来任务等,系统展示中国探月工程自2004年立项以来,以“绕、落、回”三步走战略为引领,走出一条高质量、高效益的月球探测之路。本次展览中,上百件珍贵实物与图文史料首度集体亮相,见证中国探月工程20年的斐然成就。

  在“月壤探秘”展区,人头攒动,包含月壤岩屑、粉末的月球正面、背面样品,正同时向公众展出——这在人类历史上是第一次。嫦娥五号带回的1731克月球样品,是人类首次获得的月表年轻火山岩区样品,嫦娥六号返回器带回的1953.3克月球样品,是人类首次获得的月球背面样品。作为数万名航天工作者奋斗数十年所获得的珍贵成果之一,这些月球样品标记着人类探索深空的中国力量,映照着中国航天人数十年如一日的“上下求索”。

  “地球耕耘六万载,嫦娥思乡五千年。残壁遗训催思奋,虚度花甲无滋味。”探月工程获批的那天,时任国家航天局局长栾恩杰写下此诗。在本次展览中的一幅“签名照”里,栾恩杰的名字也在其中。这幅“签名照”是嫦娥一号拍摄的全月球影像图,也是我国第一张全月图,图片上有着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总设计师孙家栋,副总设计师陈炳忠、姜景山、龙乐豪,月球应用科学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的亲笔签名。以他们为代表的无数航天先辈一生为国,逐梦星河,“敢上九天揽月”。看到这幅“签名照”,我们更能理解栾恩杰诗中的“思奋”二字,更能体会老一辈航天人攻坚克难、勇于攀登的壮志豪情。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从“嫦娥奔月”到“嫦娥”揽月,中国探月的每一个大胆设想、每一次成功实施,都是为了兑现对人民的庄严承诺,是一棒接着一棒干、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逐梦之旅。在不断书写月球探测新篇章的过程中,“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由此诞生,这既是“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的传承和延续,又富有鲜明的新时代特质。漫漫征途上,中国航天人的梦想代代相传。在伟大精神的引领下,接过前辈火炬的新一代中国航天人接续奋斗,在新起点上再立新功,为推进中国航天事业创新发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更大贡献。

  天高地迥,何惧宇宙无穷?如今,“嫦娥”和“玉兔”不再只是美丽传说,伴其左右的还有鲜艳的五星红旗。一步步走来,我们一直在进步,我们的脚步越来越快。在薪火相传中,中国航天正在以更加开放的胸怀、更加豪迈的步伐阔步前进、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