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赵震
图为近日,工人在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悦阳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作业。 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图为近日,辽宁省的大连庄河海上风电项目正在运行。新华社记者 杨青 摄
近日,首部讲述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的国际合拍纪录片《零碳之路》,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纪录频道开播。纪录片探访青海可再生能源基地、福建三明国储林、超低能耗的燃煤电厂等地,记录了中国为实现碳中和所进行的一系列变革与创新,使减碳理念不断深入人心。
“双碳”目标是我国向世界作出的郑重承诺。2020年9月22日,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言出必行、令出如山,3年来,我国推动“双碳”工作取得良好开局和积极成效,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清洁发电体系,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突破13亿千瓦,历史性超过煤电;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1620万辆,产销量已连续8年稳居世界第一。
深入践行减碳理念须紧紧抓住碳排放重点环节。能源生产、工业生产、建筑运行、交通运输等是产生碳排放的主要环节,其中我国能源活动碳排放占整体碳排放的比例超过80%,因此,改变传统高能耗的生产方式,就是牵住问题的“牛鼻子”。我国稳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走出了一条在发展中降碳、在降碳中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中国道路。知难而进,勇毅前行,我国开展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新增煤电机组执行更严格节能标准,发电效率、污染物排放控制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以太阳能电池、锂电池、电动载人汽车为代表的“新三样”成为外贸增长新动能,今年上半年“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增长61.6%。
实现“双碳”目标要让减碳理念成为全社会共识。碳达峰碳中和涉及经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不仅是政府、企业的事,更需要全民参与。从自觉实施垃圾分类,到点外卖时不要一次性餐具……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的民众参与到碳减排活动里。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全社会积极行动起来,扎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就能共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