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安徽省池州市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大排查大调研,坚决向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开刀”,切实推动作风建设向纵深发展。
突出“头雁效应”。全市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通过专题调研、问卷调查、开门纳谏等形式,带头落实责任,带头查摆问题,带头开展调研,层层传导压力。针对长江安徽段曝光出来的固废污染突出问题,市委、市政府负责同志多次奔赴污染发生地,开展督查调研,加强工作指导。近日,市纪委监委负责同志深入国家级贫困县就建立整治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工作机制进行调研。
突出监督问责。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通过专项检查、随机抽查和明察暗访等方式分级分片开展检查督查,重点检查各单位自查自纠情况,群众信访举报和审计、巡察等发现问题线索办理情况,尤其是近期的环境保护突出问题大排查大整治开展情况。对突出问题隐瞒不报、整改查处不力的,见人见事,严肃追究相关人责任。贵池区前江工业园发现固体废物堆放问题后,第一时间对2名责任人进行问责处理;青阳县对5名不按时上报固废“四联签”清单的责任人进行了问责追责。同时,市纪委监委把作风建设有关规定执行情况作为重点任务和经常性工作扭住不放,针对隐形变异“四风”问题,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监督检查。
突出统筹结合。全市各地各部门聚焦调查研究、服务群众、落实工作、文风会风等方面突出问题,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责任导向,排查不留空白,到边到角。结合这次作风建设大排查大调研活动,市政府办开展了“服务保障年”活动、市直工委在机关单位中开展“阳光服务、亲切服务、高效服务、争当先锋”活动,市公安机关开展了执法领域“查贪腐纠四风促规范”专项活动等。
突出建章立制。坚持在“常”“长”上下功夫,各级各单位对作风建设大排查大调研中发现的问题,逐项查找原因,剖析思想根源,堵塞制度漏洞,补齐责任短板,完善制度规定,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安徽省纪委监委 || 责任编辑 鲍爽)